返回第374章 弼马温高欢(2 / 2)  单机南北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是贺拔胜也有自己的心思,高欢这么一投降,井陉出口就安全打开了,自己随时可以出井陉挣些军功。

    要不然高欢驻守井陉,贺拔胜也不知道要花费多大的力气才能拿下来。

    高欢最后还是制止了窦泰撒泼,他对着贺拔胜行礼道:

    “这次能弃暗投明,还是靠着贺拔兄的帮忙,高某感激不尽!”

    高欢也已经成长了几次了,他知道如今的贺拔兄弟是尔朱荣面前的红人,得罪他们对自己不利。

    高欢本身出身就低,身段自然也更灵活些。

    贺拔胜也是有些愧疚,于是他提醒说道:

    “贺六浑不是有个旧识刘贵吗?他如今可是尔朱将军身边的智囊,现在这位刘参军在肆州未归,等他回来可以请他在尔朱将军面前,帮着贺六浑再美言几句,说不定能让将军改变对你的看法。”

    高欢暗暗记下,又对贺拔胜表示了感谢,这才带着剩下的几个亲信,前往尔朱家的牧场,做起了看管马群的活儿。

    ——

    孝昌三年,九月。

    北魏安乐王,相州刺史元鉴,镇东将军裴衍,中军将军源子邕,三人各自带领兵马,支援信都。

    信都自从冀州兵乱以来,一直都还掌握在朝廷的手里。

    最先进入信都的是镇东将军裴衍,自从元深战败后,元深的旧部中有一部分投入到了裴衍的怀抱,再加上裴衍收拢了河东不愿意投靠贼兵的豪族兵马,合计领兵两万人,总算是从一路杀到了信都。

    不过裴衍这两万人都灰头土脸,装备也都残破不堪。

    第二个赶来信都的,是中军将军源子邕。

    源姓,也是北魏的大姓,本姓是秃发氏,同样也是鲜卑一支,曾经在鲜卑内部可以和拓跋氏相抗衡。

    源子邕出身源姓,但也是北魏朝堂少数精通兵法的将领了,这次他领导的兵马,就是洛阳新募的禁军三万人,这算是洛阳最后的家底了。

    距离最近,人数最多的是相州刺史,安乐王元鉴所领导的五万相州军,反而是最后一个抵达信都的。

    这位安乐王元鉴被任命为主帅,大概就是因为他宗王的身份。

    元鉴至今只有一次出场领兵的经验,就是当年元法僧父子占据了彭城,投降南梁的那一战。

    元鉴当时担任琅琊太守,朝廷命令他出兵彭城,元鉴先是击败了南梁的军队,然后被元法僧领兵击败,全军覆没下,元鉴只身单骑逃回了洛阳。

    就这样的战绩,元鉴也没有被朝堂治罪,反而被授予了更要害的相州刺史职位。

    如今整个北魏已经人才凋零,安乐王元鉴竟然被任命为东讨大都督,领导北魏仅存的兵马和葛荣作战。

    元鉴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自知之明,在接到了朝堂的任命后竟然欣喜若狂,认为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到了。

    这样的三名将领,抵达了信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吵架。

    裴衍深恨叛军,和葛荣部的作战经验也是最丰富的。

    此时一心为了旧主元深报仇,他认为朝堂十万大军虽然在人数上比不过葛荣,但是官军无论是粮草兵仗,还是个人素质,都要远超过叛军的,现在应该趁着叛军葛荣还在聚集军队的时机,主动从信都进军邺城,收复整个冀州。

    源子邕听完吓坏了,他虽然没有和叛军交战过,但是他也是读过兵法的。

    你说叛军不行,可是官军也不行啊!

    洛阳武库早已经空了,他带来的两万洛阳禁军,甲胄兵仗都是孝文帝时期打造的,甚至还有太武帝时期的古董,不少武器也就是吓唬人的,上了战场一砍就碎。

    官军虽然也有些粮食的,但是这些粮食都要派遣使者到齐鲁各州郡去征收运输过来,光靠相州的粮食,也支持不了十万人打一个月的。

    要知道,行军打仗时期的粮食消耗,是三倍于守城时期的。

    这也是正常的,守城的士兵可以吃的少一点,但是急行军赶路的士兵如果吃少了,那仗就不用打了。

    最后两人分别看向了长乐王元鉴,这位宗王大手一挥道:

    “打!当然要打!”

    “朝堂让我们来信都,可不是躲在城内浪费军粮的!”

    元鉴看向裴衍和源子邕,心想不能让两人将军功抢了走,他直接说道:

    “你们两位留守信都,本王亲自领兵,荡平贼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