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被捉现场(3 / 3)  1987我的年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十分愧疚,感觉很对不住她。

    虽然他们是两情相悦,但由于时代观念的限制,这种畏之如虎的早恋注定是女生吃亏,风评也对女生更加不利。

    “伤风败俗”、“不害臊”“不自爱”、甚至“发骚”等这种不堪入耳的词汇一度成为了李恒和陈子矜身上的标签,被村里那些好事者在背后编成故事流传。至今已有不下20个版本。

    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陈子矜一家人被在外做官、刚站稳脚跟的爷爷和爸爸接走了。

    然后所有流言蜚语的攻击点都集中在了落魄的李家,故事主角李恒理所当然地成了活靶子。

    比如: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呸,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

    “呵!乌鸦上不了高枝,野鸡儿攀不上凤凰,他李家小子也配?”

    各种污言秽语真是应了那句老话:风光时有人陪,落魄时没人理。

    曾对李家笑脸相迎的一帮子人,如今往往是落井下石最狠毒的。

    为此,李建国夫妻俩忧愁了很长一段时间,生怕家里的独苗苗摊上这样的人生污点以后开不到亲,没人愿意嫁给他。

    田晓娥倒是幻想过和陈家就此结为姻亲。

    但结果可想而知啊,她才将将试探着开口就被陈子矜母亲冷个脸拒绝了。一点都不顾及曾经是好朋友的情谊。

    事实再次证明,穷是可悲的。

    打这以后,原本爱同邻里走动的田晓娥很少再串门,也不愿意多和别人说话。

    因为此事,年少时期的李恒一度把这视为重大耻辱,抱怨上了陈家。

    后来他想明白了,陈家当时不愿意把美若天仙的大女儿嫁给自己是有道理的。

    他老李家的顶梁柱李建国垮了,成了药罐子,是一个需要妻子下田劳作养活的废物。

    而家里还有两个读书的拖油瓶,大女儿时不时还挺个大肚子来娘家打秋风,又没有得力的亲戚帮衬一把,一家人温饱都成问题。试问哪个过日子人家敢沾惹上这样的亲家?

    陈家把女儿嫁到这样的家庭能有什么指望?

    何况他还损害了陈子矜的名节。要知道这可是牵手都会脸红的年代啊,陈家人能对他有好脸色就怪了。

    更何况陈家已经今非昔比,辉煌发达了,凭什么还把女儿嫁给他?

    多年以后,李恒曾在随笔中这样写道:自己的故事,一出生便是高潮,其后才是漫长的铺垫。

    ps:新人新书,求月票!求追读!求收藏!追读很重要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