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1章,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求订阅!)(3 / 4)  1987我的年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穗宝一个学校。」

    麦穗奶奶眼睛不是太好使,听闻戴上老花镜,凑头瞧了好会说:「这男娃长相周正,生得好看,在相书中是个富贵相哟。」

    麦冬和麦母对此深表赞同。人家三天两头上报纸,人民日报更是赞其为「中国当代传奇作家」,小小年纪就几十万身家,可不是个富贵相么?

    昨天各大报纸还对《文化苦旅》的单行本发售情况做了盘算,据说已经卖出超过200万册,达到惊人的2010783册!

    生意人出身的麦冬对钱财最是敏锐,立即算了算李恒能挣多少钱?

    单价4元一本,报纸上报道版税是8%,结果得出的总数把他吓了一跳!

    你猜多少来着?

    足足64万三千!

    这可是88年啊,好多人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十块,人家一本书就挣了大几十万!

    保守估计,一个普通工薪者不吃不喝不休息,需要250年才能挣这么多。

    一个普通家庭,天天当牛马,也需要几辈子。

    真真是好大一笔钱!

    财富都快赶上自己了!

    麦冬两口子对家产心里门清,现金加上仓库积压的货物、再加上两个小工厂,总体价值在90多万。

    而这60多万还只是人家李恒的一部分钱财,上一本《活着》听说也有十多万进账,两本书还陆陆续续在挣钱,挣大钱,可谓是日进斗金。

    每每这时候,麦冬就感慨万千,还是读书好哇!还是文化人来钱快!

    演奏开始了,先是钢琴声,接着小提琴加入,当陶笛响起时,刚刚还思绪纷飞的麦冬立马进入沉寂状态,同父母、妻子女儿一样,当起了最忠实的听众。

    这就是神级曲子的感染力!

    这就是《故乡的原风景》!

    愉悦的4分40秒以后,麦穗爷爷深吸口老旱烟,瞬吧瞬吧老迈牙口说:

    「我虽然听不太懂,但我觉得好听,感觉回到了十多岁的时候。穗宝,有时间请你同学来家里做客,爷爷做好吃的接待他。」

    不等女儿回话,麦冬苦笑道:「老头,你就死了这份心吧啊,人家身份是这一名!可没时间来我们邵东这种鸟地方。」

    麦冬说「这一名」的时候,向自己老父亲竖起大拇指!

    这是当地习俗里,乡里人对夸赞的最高指标。

    麦家奶奶看着儿子大拇指,「你不是说这人和穗宝是同学?是耍得好的朋友嘛,难道身份高了就瞧不起旧朋友了,拉架子不来?」

    麦家奶奶不是本地人,是蜀都人,在部队和老头子结识的,一起参加过解放战争,还参加过抗美援朝,后面战争结束就跟着转业回了邵市。

    虽然在部队职位算不上高,转业回来也是以养身体为主,但好列也是功勋获得者啊,一路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一身傲骨,哪管你名人不名人?

    麦母知道婆婆性子比较烈,赶忙劝慰:「不是拉架子不来,人家很多事,忙得很,过年不一定有时间。”

    就在家里四位长辈争论架子身份时,麦穗从音乐世界中逐渐回过神来,柔柔地说:

    「奶奶,等有时间了,我邀请他来家里要,到时候你和爷爷可得做好吃的。

    他嘴馋得很,应该喜欢你们做的饭菜。」

    闻言,四位长辈齐刷刷瞧了过来。

    麦冬伸长脖子:「有把握?」

    麦穗沉吟一会说:「不敢百分百打包票。但我们玩得还算好,我邀请的话,

    应该不会拒绝的。只是时间得放到暑假。」

    麦母有些高兴:「真的?」

    麦穗嗯一声,轻轻点了点头。

    麦冬夫妻有着生意人的豪迈,平素最是热情好客了,当即说:「那要是他同意了,就打个电话回来,我去接你们。」

    麦穗说好。

    近距离望着一天比一天美丽动人的女儿,麦母突然说了一句:「可惜了,人家李恒有对象。」

    有些话一听就懂,麦冬也打量一番女儿,随后说:

    「前两天在邵阳聚会喝酒的时候,据前镇的老同学讲,陈家的大女儿今年回来了,还在李家住了几晚。这可是当地的大新闻。‘」

    麦母问:「聚会?谁组织的?」

    麦冬说:「挖金的那伙人。”

    麦母皱了皱眉毛:「跟他们打交道,你要留个心眼,听说有些手脚不干净。

    麦冬笑道:「没事,这次喝酒的还有学校老师和政府当差的,大家都是高中老同学,好不容易才聚一聚。

    至于挖金,我不掺和他们,他们也从不喊我们。他们说在外面挖金经常械斗,容易出事,像我这种有家室有正当饭碗的,他们从不叫,也不要。」

    一句话,那伙人虽然凶猛,但特别讲义气,不拉有家室的人下水,只要亡命之徒,只要那种没生计活不下去的苦命人,这样没有后顾之忧。

    和丈夫说谈几句,麦母八卦问:「李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