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4章 巨额贷款的申请(求月票)(2 / 3)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大的面积,我第一期计划只会利用大概40%的面积,其他的先不动,以后再说。”

    虽然九龙半岛的很多地不值钱,但那也只是对比港岛,多多少少还是有点价值的。

    只不过,如果开发的成本比开发地产最终赚的要高,那也就只能变成荒地了,因为没哪个商人会这么做,还不如去适合开发的地方多投一点钱。

    杨文东看中的自然这里的大面积土地,这么大的面积,在那些适合开发的地方可没有,这不仅仅是“囤地”的原因,还有为了工厂长期发展的考虑。

    ……

    二人很快便来到了地方,走到附近才看到居然有人在这里种了一些菜,不是很多。

    “这应该是附近的人种的。”廖烈文说道。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那边东北方向七八百米,是有一个小村落的,估计是那边人种的吧。

    这附近的情况,我也早就知道了,其实位置不差,就是缺路,不然住的人可能会更多。”

    任你地方再好,没有路也是白搭,正常有工作的人,就都不会考虑这里。

    廖烈文问道:“那杨生是准备建厂后在这里修路了?”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一条小路而已,水泥铺铺连接到主路就行了,我们工厂的货物也不重,送出去也方便,也不需要什么高级道路,花不了几个钱。”

    没有集装箱的坏处太多了,运费太高导致很多商品只能在生产地附近卖,没办法做大规模。

    但好处也不是没有,长兴实业的出货量再大,也都是以木箱子一箱一箱的送往码头,每一个都不是很重,因为上船还是需要依赖人力搬上去的。

    那对于出厂的道路,就更没什么要求了,甚至连原材料进货也是一样,这个时代,大家都是用几个人能够搬动的箱子运货,叉车也只有一些大工厂才有,专门用来负载大设备或者一些大物件,正常小工厂都是没有的,纯粹人力最实用。

    廖烈文点点头,又问道:“那这块地皮,你们已经买下来了吗?”

    杨文东回答:“还没有,现在也就剩下一下细节与价格问题,还需要与港府谈谈,基本上已经差不多了。

    只要地皮买下来后,就立刻申请让中华电力与香港自来水厂来通水通电,然后就是要立刻建厂了。”

    廖烈文笑说道:“速度真快。”

    “不快不行啊,我们的客户,可是天天在催货啊。”杨文东耸耸肩说道:“工厂快速建起来,然后就可以大规模生产。

    只是想要快速达到这个目的,还是额外需要一大笔资金的,所以也希望廖创兴银行,能够在资金上帮助我们。”

    廖烈文笑了笑,说:“杨生放心,我廖创兴银行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支持香港的制造业,不知道你需要多少资金?可否已经确定下来了?”

    杨文东顿了顿,说:“我希望能够从贵行贷出400万港元的资金。”

    “400万?”廖烈文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这么大的资金贷款,即使是在如今华人银行界前三的廖创兴银行,也是一笔巨款了。

    杨文东确定说道:“对,400万,因为接下来,我需要一次性建一个规模非常大的工厂,加上各种设备,以及因为即将大量出货,而产生的资金空缺口,所以我需要足够的资金来做好准备。”

    廖烈文点点头,说道:“杨生,我对你的工厂有信心,只是我们也需要走正常的流程,所以我也需要更多的具体资料、规划等等。”

    “好,当然。”杨文东也理解,虽说廖创兴银行胆大包天,敢用储户的钱炒地皮,但那也是廖宝珊廖家的行为,人家是老板,没什么限制。

    其他人贷款,该走的流程还是有的,对于外人,再胆大包天的廖创兴银行,也会有风险管理措施。

    且廖宝珊本身也是商界精英人物,他对地产的眼光其实也没错,银行的钱进入地产后,他也是正常的经营,也一直在盈利,没人会傻的不控制风险。

    只是后来还是倒霉翻车了,并不是因为判断错误,当有人在传播银行资金出现问题的时候,全民挤兑,那就是一个正常经营、风险控制很好的银行,也不可能扛得住挤兑的。

    随后,他接着说:“是这样的,未来,我们长兴实业的规划是.”

    二人边走边聊,杨文东也将未来自己公司的大概规划告知了廖烈文,怎么说也是想从别人手中借钱,一些不是核心机密的事情,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未来基建、设备、大量招聘人员、工厂日常运营、胶水厂的新建、送人去美国培训、购买3M专利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资金的;

    如果没钱,那很多事情就必须要一步一步的来,这就太耽误时间了。

    现在贷款额度其实偏高一点,也就是为了以资金来换取时间,而只要顺利,那后续自己产品大规模出货后,获取的利润足以慢慢的偿还之前借入的资金。

    廖烈文认真的听着杨文东的讲解,慢慢的,脸色也变的严肃起来,待杨文东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