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6章 会面古龙(2 / 3)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湾发表一些了,你去了之后,跟当地的中介说清楚,让他们从一些出版作者中寻找”

    这要找的人,自然就是古龙了,只是这个时代可没有网络,湾湾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香港一般是不知道的,得需要有人去调查才行。

    “好,我记一下。”林浩宇连忙从胸口口袋出去一个小本子,将需要的事情记录下来。

    杨文东看着纸上的字,笑说道:“字还不错,看来识字方面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了?”

    “正常的都会了,但看一些报纸还是有点费力,需要查字典或者问人。”林浩宇记录完后说道:“而且很多字也不会写,只能模糊的记一下,等后面再去查。

    我这个本子带在身边,除了记事情,还可以考验我,一旦我什么字不会写或者写错了,就会再记下来。”

    “很不错的方法。”杨文东点点头说道:“一年多时间了,你们也算是基本出师了,汉字方面虽然还有很多的进步空间,但目前也算是够用了。”

    “是啊,要是一年多前,打死我也想不到我会识字。”林浩宇说道:“还能够有今天的生活。”

    “以后的生活会更好的。”杨文东笑了笑,说道:“你的灭害业务总归是比较小的,我当初要这个业务的目的算是为了帮助寮屋的人。

    不过现在也的确到极致了,你也不必一直做这个,先帮我去湾湾找人,找到了之后到时候我们商量看看,你想做什么。”

    林浩宇笑说道:“东哥让我做什么就做什么,我无所谓,去当工人也行。”

    “哈哈,不至于,不过太好也不可能,不管什么位置,你们首先得有匹配的能力。”杨文东笑了笑说道:“或者,你也可以跟立明一样,负责从寮屋招人就行了,筛选那些迫切需要工作,又符合我们要求的人。”

    “那也挺好的。”林浩宇点点头说道。

    “嗯,以后再说吧。”杨文东又说道:“准备好去湾湾吧,不过你也不要一个人去,再带两个人,最好是大学生,有什么事情处理能力也强一点。”

    如今的长兴实业,在工厂规模这一块,已经算香港很大的了,自然也不缺大学生。

    “好的。”林浩宇答应说道。

    接下来的一周,在中介的帮助下,杨文东又面试几个在报纸行业有经验的人,最终双方协商之后,又有三人加入港华日报。

    至此,港华日报的原始班子,正式成立。

    8月22日,所有人再一次会合。

    秦志业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对着杨文东说道:“杨生,这就是我所说的彩色报纸设备的照片,按照港元售价是在11.2万港元,一天最高能够印刷5万份20页的报纸,这速度,就算一般的黑白报纸设备,也是做不到的。”

    “5万份一天?这个是不是太高了?”杨文东反问道。

    在香港的八九十年代,报纸的销量动辄超过十万份,但现在可不行,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识字人群的比率,现在对比20年后差的太多了。

    秦志业回答说道:“杨生,我选择这个产能数量的设备,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因为不同产能设备的价格,跟产能有关,但并非纯粹的数值比率关系;

    比如同样的设备,一天印刷出两万份报纸的,价格差不多在9万港元左右,对我们来说,买小设备这就很不划算了。”

    “嗯,也是。”杨文东点点头,这个道理很好理解,设备小了也只是本体材料少了点,但研发、人工、市场营销的费用都是一样的。

    秦志业又说道:“第二个原因就是,报社很多时候会有时间紧急的新闻,需要短时间内快速生产,不然根本来不及;

    所以不仅仅是我们,香港很多报社设备的产能都是会往上提高一个级别规划的。

    而且空闲的时候,还可以对外接业务,印刷一些不是很急的周刊、漫画刊,我们的设备会是香港第一家彩色报刊设备,肯定会有人感兴趣的。”

    “嗯,行,那就买5万份一天产能的。”杨文东听完后也觉得有道理。

    而只要有道理的他自然会同意,如今便利贴产能还在提高,回流资金已经越来越快,10万港元对他来说也算不了什么了。

    再说,香港的报业在60年代也会有个整体市场急速提升过程。

    “杨生、秦生。”坐在旁边的一名中年男子说道:“其实不仅仅是香港,我们的报纸也是完全可以开拓湾湾乃至东南亚的市场。”

    杨文东看向说话之人,问道:“老吴,你们星系日报之前在这一块做的很不错,未来这一块就需要依赖你了。”

    挖人自然要从几家老牌报社挖人,星系日报作为香港最近数年的报业翘楚,杨文东自然让猎头多关注了下。

    港华日报的名字就是代表主打香港市场,而以后要去海外市场,换个名字就行了,很多报社都是这样操作的,因为内容是不可能一样的。

    老吴笑说道:“好的,杨生,在湾湾、马来西亚我都是认识一些渠道商,只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