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0章 长兴大厦开业与船队大扩张(2 / 3)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桑德士先生,你好。”杨文东握手笑道:“听说您要高升了。”

    “哈哈哈,杨生的消息可真是灵通。”桑德士说道:“请坐。”

    几人坐下后,寒暄了会,杨文东直入主题,道:“桑德士先生,我在日本订购了5艘新型DC267货轮,总价为720万美元;

    日本当地的银行会提供一半的贷款,我这边会支付100万美元,其他的260万美元,我想从汇丰贷款。”

    “杨生一次性购买5艘,倒是大手笔了。”桑德士笑了笑说道:“听说你还要购买大量二手货轮,站在商业伙伴的角度上,我有点好奇,你这扩张速度是不是太快了点?”

    杨文东摇摇头说道:“我非常看好航运市场,现在全球在美国的推动下,很多国家也开始逐步下调贸易壁垒,未来的航运需求必然会越来越高;

    而各种货轮、油轮的建造速度却是跟不上的,所以很长时间内,航运都是不会亏的,而我既然看好,那当然得大手笔投入了。”

    就算没有67年的中东危机,未来十年的航运市场都是非常不错的生意,本质原因就是全球贸易化的开端;

    特别是等到70年代后,货柜改革会大幅度降低海运成本,但损伤的主要是码头搬运生意,船只行业反而会大赚,直到80年代初期,全球造的船实在是太多了,供过于求,才导致了船灾的爆发。

    “杨生的观点与包生倒是很像,我也非常看好未来的航运市场。”桑德士顿了顿,又说道:“只是,杨生,你自己只投入了百万美元,其他都用贷款,是不是风险太大了?”

    杨文东则说道:“只要后面船造出来,赚取的资金,肯定是能超过利息的,我也带来了未来的运营计划,这几艘船,会租给日本的几家航运公司,你可以看看。”

    说完,郑玉华便将资料递了过去,说道:“桑德士先生,请看。”

    “好。”桑德士接过资料,看了会说道:“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如果是长租约的话,那就基本上没什么风险了。”

    杨文东则说道:“包生的长租约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法,不过,暂时不适合我这边。”

    这个不好多解释,也没必要,包玉冈这种方法,目前很多船王都不接受,生怕等到未来航运价格再暴涨,一旦长租约了,就赚不到块钱了。

    短视是短视了点,但这就是常态现实。

    “理解。”桑德士也没有多问,后说道:“只要杨生肯以个人名义担保,我汇丰可以放款。”

    汇丰作为香港的准央行,对于香港内部的很多经济数据是很清楚的,长兴实业的出口数据,非常可怕,去年几乎要破亿了。

    而今年又有了观塘的万人产业园,加上其他地方并没有减少产能,那今年破亿甚至更高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再加上这些产业虽然算不上超级暴利,但比起香港普通工厂要强多了,桑德士自然知晓杨文东的偿还能力。

    “好,没问题。”杨文东答应后,又说道:“桑德士先生,伱也知道我还要准备购买大量的二手货轮,如果我也担保的话,能不能也从汇丰抵押获得贷款?”

    虽然自己是可以单独拿出这笔资金的,长兴实业经营数年,账户里还是有着不少资金的。

    可做生意的第一原则,就是能用别人的钱就要用别人的钱,这样不仅仅是降低风险,还能保证自己的资金充足;

    自己账户里的资金,是自家企业最后的保障,除非混到前世苹果那种钱多到没处花的级别,不然就应该这样经营。

    “你们要买多少艘二手货船?总价格多少?”桑德士又问道。

    杨文东说道:“总共19艘货轮,价格估计在550万美元左右。”

    “倒也不算很多。”桑德士想了想问道:“价格这样便宜,那船的质量估计就不算很好了。

    杨生,一般来说,只有资金比较匮乏的人做航运才会喜欢二手轮。”

    “我知道。”杨文东解释说道:“等我的团队建的更完善后,必然会继续购买新轮的。”

    60年代是造船技术发展的高速时期,船只也开始快速变大,之前万吨算不小的了,香港50年代的船王,很多还是用的几千吨的货轮。

    而到了几年后,5万乃至10万吨的货轮、油轮都开始批量出海。

    本质原因是大船的效率比小船高多了,能够节省差不多一半的燃油、几倍的时间,当然受到航运业的爱好。

    等自己通过这次扩张后,培养足够的管理团队,外加船坞那边增加足够的保养资源,也会准备采购更大的轮船了。

    “行,我作为银行,也不好过多干涉你们企业的自由。”桑德士点点头说道:“杨生的这个申请,我也可以同意,但只能贷款一半资金,利息方面也会高一点;”

    “好,一半也可以,利息可以商量。”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二手旧船,本身就很难抵押的,如同前世的二手车,想去正规大银行抵押也是很难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