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4章 最后的疯狂买船(2 / 3)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的优惠了。”

    “嗯那我这边内部商量一下。”杨文东自然也不会现在就答应,于是再说道:“那数量方面,你这边产能与速度,是多少?”

    赵厂长愣了下,追问道:“杨先生想要购买几艘?”

    “我的想法是10艘,就是不知道你这边能不能有足够的船坞?以及每一艘的时间。”杨文东淡笑说道。

    眼下已经是65年中了,离中东危机不到两年了,他要做的是锁定一些船厂未来的船只,哪怕是湾湾的。

    当然,这也是因为原先历史上湾湾的造船业从70年代开始起飞,一直也没出什么大问题,要不然他就算想支持华人造船业,也不敢这样折腾,风险太高了。

    “10艘?”赵厂长脸色有些变化,过了会说道:“杨先生,不瞒您说,眼下我们基隆造船厂,也只有两艘这样的船坞,不过如果您真的下这么多订单,那我可以筹划申请再做两个船坞。

    不过船坞建设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按照一年一艘的的速度来看,差不多需要4年时间,才能交付完毕,前面几艘也会完成一艘便交付一艘。”

    “4年时间,那也行。”杨文东说道:“赵厂长,我虽然是企业老板,不过也只能定下这样的一个计划,后续,还是需要你这边,与郑女士好好协商的。”

    就算老板真的能够决定,一般也不会在外人面前定下来,因为一旦说出口了,就不好反悔,因为这会影响个人信誉。

    但如果是手下,那只要不签约,第二天直接一句“老板{董事会}不同意”就可以更改自己意见了。

    “那是当然。”赵厂长看向了郑玉华,并说道:‘郑女士,还请多多关照,这次合作,我们也希望能够与长兴航运再一次合作。’

    郑玉华笑说道:“好,后续我这边会正式发出寻购计划。”

    “行,那就这样。”杨文东说道:“赵厂长,希望我们以后能够长久合作。”

    “我也同样如此。”赵厂长连忙站起来说道。

    香港如今已经是亚洲最多的船王聚集地,本身也是大型贸易中转所及出口基地,对于船只的需求非常高;

    湾湾如今想要重点发展造船业,就必须要拿下这个最近且都是华人的市场,而搭上长兴航运就非常合适,本身其背后资金雄厚,外加一旦通过它确认了自己船只没有问题,那必然就会带来更多的香港客户.

    离开基隆造船厂后,长兴航运的一行人来到附近的一栋酒店,在一处沙滩旁边,杨文东、白玉洁、郑玉华三人坐在一起。

    “郑姐,日本那边的银行,是不肯给我们额度了?”杨文东一边喝茶,一边问道。

    郑玉华说道:“倒也不是说不肯给额度了,而是不会再给65%乃至更高了,他们认为我们现在在日本银行界的债务太高了,至少要等到我们的船队运营一段时间才考虑。”

    “嗯,看来想再订购日本的船,有点难度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很多时候,光是自己知道未来,不一定有多大用,想做到利益最大化,那就必须用杠杆,通过银行放大手中资金。

    前几年他也一直在这样操作,也使得他几年时间就有了全港最大的船东,只是银行杠杆也是有极限的,你相信自己未来的判断没用,人家银行不相信,且银行本身也是有风险管控规则的。

    这就如同玩期货,哪怕明知道一個股票会暴跌,但做空也做不到几十倍杠杆,除非在一些网文里

    郑玉华接着说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今日本船厂非常的繁忙,包括香港其他船王、欧美公司都在日本下单,他们如今也不想多事,肯定也是寻求风险更小的商家进行合作。”

    “那今年就算了。”杨文东顿了顿说道:“我们就先安心运营一两年,等后续资金资金好转、外加贷款还了一些后,再考虑从日本购船,现在先搞定湾湾这边造船厂就行。”

    如今这个时代,船只赚钱就如同扫帚扫黄金一般,大家自然都来订船了,船厂不缺订单,自然也就挑挑拣拣了,也就湾湾造船厂,因为在经验上不能有所保证,其他人才不敢下订单。

    “好的。”郑玉华答应后,又说道:“杨生,其实如果要订购船只,还有一个地方,那就是欧洲。”

    “欧洲?欧洲的船只价格恐怕能够贵上天了吧?”杨文东笑说道。

    现如今从欧洲,他也只采购过一次豪华游轮,那也是因为日本不生产这玩意。

    郑玉华回道:“对,很贵,可如今欧洲的造船厂,还是有不少,也有很多船运公司从他们那购买,这根本的原因就是欧洲的内部保护政策,即只有欧洲购买的船只,才能在欧洲内部运营。”

    “那如果我买了船,能接到欧洲的生意吗?”杨文东心中一动,问道。

    想要做全球性的船王,那就不可能只在亚洲做亚洲的生意,欧美、南美洲甚至非洲的生意都要做才行;

    郑玉华说道:“可以,这些年我也与欧洲很多航司接触过,他们也是很乐意租赁香港的船只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