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6章 与郭贺年的合作(2 / 3)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的能够将银行资金用到极致,自己只需要出少量资金,然后贷款经营,再依靠郭贺年的运营能力来保证农场可以有着稳固的回报,哪怕不高,能够偿还贷款就行了;

    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有着非常足够的糖类原材料来源了,这样对自己的饮料产业,也是意义重大的,特别是百事可乐的代工,那对糖类的需求简直恐怖;

    另外就是内地十亿人口,对糖类的需求也很高,虽说改开是78年,但实际上73/74年那会,内地跟海外的交易、沟通、商务往来就逐步繁盛起来了,最简单的就是广交会在70年代的成绩越来越好。

    郭贺年笑道:“杨生放心,我在马来西亚做了几十年生意,跟银行的关系非常好,而杨生你这边是全球最出名的华人之一,你去马来西亚投资,本地银行怎么可能不愿意合作呢?”

    “如果这样的话,那的确很不错。”杨文东也有些心动,但还是说道:“郭生,你要购买的农场,也是原本的荒地,然后改种甘蔗?”

    郭贺年道:“对,就如同杨生你在玻璃市的投资一样,其实我也在玻璃市买了一大片农场,面积还是你那块地的几倍;

    不是我想自讨苦吃自己去开荒,而是如今马来西亚的很多大型农场,都有了原本农业的配套设施,改成种甘蔗的不划算;

    一些小型土地,普通农户倒是可以随便改,政府也支持,我们也可以收购,但这种小地皮只能说作为一个补充,我们想做大糖类生产规模,还是要有自己的大型农场的;

    而马来西亚很多地方都是原始树林,政府也鼓励开荒,虽然开荒成本贵,但地价便宜,综合来说还是划算的。”

    “那行,我们怎么合作?”杨文东问道。

    郭贺年道:“起始资金,500万美元,我们一人一半,这个资金不多,主要是后面买地的时候需要动用高杠杆,风险我们共摊;

    而未来甘蔗农场建成之后,附近的粗糖加工厂,也会由合资工厂建成,制成的粗糖,我们一人一半,或者按照国际价格谁想要的多,出钱就行了。”

    “行,那就先试试。”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250万美元对他来说也算不了什么,但如果与郭贺年的合作能够走的通,以后自己就再也不用担心糖的问题了;

    虽说郭贺年肯定也是想利用自己的资金、名气来发展,但自己何尝不也是一样,只要说清楚,没有背后玩什么心思,就行了;

    他当他的“亚洲糖王”,杨文东也没想过抢这个生意,自己只要能够保证自己饮料产业的供应、外加有一定的市场就行了。

    野心再大,他也不至于想在多个领域做到第一,比如王永庆的塑料大王称呼,他就从来没有想过取而代之,这种传统行业就不是穿越者擅长的,自己与其花这个心思,还不如做好家电、地产、金融、航运、未来电子产业等等,这些任何一个产业的前途可比糖或者塑料大多了。

    郭贺年笑道:“那就好,我这边会在半个月内,给杨生一份未来的发展计划,包括可以购买的土地、未来运营思路等等。”

    “行。”杨文东又问道:“郭生,你的企业,不接受投资吗?”

    郭贺年笑道:“杨生,我郭氏兄弟公司,虽然成立的早,但一直没有进行股份制改革,而且内部的业务也比较多,有的时候我自己都不太清楚,所以引进外资,暂时不考虑;

    不过我也想过等未来生意再大一点,就会进行集团改革,可能也会寻求上市,如果那样的话,我也可以与杨生合作。”

    “那也行。”杨文东也没太在意;

    很多华人企业,特别是家族化的,并不喜欢上市,包括早几年香港的华资企业;

    直到后来60年代英资资本逐个上市,吸纳了大量资金,然后才引起华资公司的兴趣。

    郭贺年又问道:“杨生,还有一件事,我知道你们集团的多家企业已经在马来西亚投资了一些,马来政府知道我要来香港找你,所以也想委托一下我,问一下你,是否愿意去投资大型工业?”

    “工业方面,我可是已经投资不少了?”杨文东反问道:“我旗下的灭害业务,一半都准备转移到马来西亚了,这些可是能创造两三千人就业的。

    还有就是纸浆厂、一些简单的塑料组装厂,可都是有不少的。”

    随着香港工业的发展,太低端的、以人工涂抹胶水的粘鼠板业务,也需要去其他地方了,这也符合香港发展的需求,毕竟就这么点人口,工人数量也有限,更应该去发展电子、制衣、玩具等价值稍微高一点的产业。

    郭贺年则笑道:“杨生,马来政府自然很欢迎你的投资,不过他们更希望,能够获得一些涉及工业的产业,比如你之前说的胶水制作、纸张制作、或者塑料生产。”

    “这些东西,马来西亚应该也有的吧?”杨文东反问道。

    郭贺年道:“对,是有,但是没有对应的市场,就做不大,比如说造纸业,我旗下也有造纸厂,可就是没销路,造出来的卫生纸比较简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