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0章 香港电子工业的发展(2 / 2)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就是最佳模式;

    类似前世内地的改开,外企来了后会逐步本土化产业链,而有了产业链后才有了自己的民族终端品牌;

    甚至产业链比起终端品牌还要重要。

    王志群道:“原则上是没什么大问题了,合作资金投入2500万美元,建一条年产10万空调与30万冰箱的生产线,双方股份64分成;

    但惠而浦那边要求以技术、质量管理入股,想要从中节省300万美元的投资费用,这一点我这边还不能接受,双方就卡在这了。”

    “这些鬼佬是真TM心黑,我都默认他们用旧设备算新设备折算了,居然还想着省这个钱。”杨文东摇摇头说道。

    双方一起合资,并不会只出钱,总会有人出人脉、资源、设备、技术等等,这些东西很多时候都需要折算的,这就是猫腻的空间了,谁有能力谁就能从这个合作中赚钱。

    大家都是做生意,自然无所不用其极;外资工厂因为手中有生产线,自然要估高价,常见的做法是刷新旧设备然后算新设备价格,另外一方很多时候即使知道也只能认了,谁让你没技术?

    当然,天下乌鸦一般黑,自己这边也有自己的办法,比如土地折扣、人力折算等等,大家也都半斤八两,但相对来说,肯定有技术的一方会更占优势一点。

    王志群笑道:“是的,这种事,在国际合作中也很常见,一般就是大家再谈谈,居中一下也就差不多了,只要工厂落户香港了,以后我们掌握供应链,一样可以拿捏他们。”

    终归是自己的地盘,早期项目没落地的时候,那就是外方强势,但一旦厂子建好了,优势就属于本土势力了。

    当然,荣耀电子也是真心与海外公司合作的,不会过分的坑人,至少有点脑子,从长期盈利角度来看,还是需要互惠共赢的。

    “好,那就继续与他们谈,一些离谱的要求不答应,其他差不多就行了,我们最重要的是在香港建立产业链。”杨文东又说道:“北角这边,以后是要成为香港电子产业中心的,也迫切需要几个大型外资工厂的。”

    虽然未来自己的规划中,会涉及计算机、街机等等高技术产品,可这些估计都要等到接近10年后才可能成规模;

    现在的香港电子工业,还是需要依赖传统的家电产业的,且这个产业也是杨文东看中的,规模千亿级别,在香港成功之后,内地改开后既能获得一个巨大的市场,又能获得一个巨大的生产基地,再反攻欧美品牌。

    不过前提是需要获得一些基本的技术与质量,不然太差了也不行;

    如今在香港北角工业区的布局,就是为了这个。

    PS:求月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