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3章 《我是猫》(4 / 4)  1978合成系文豪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我老婆败家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江弦仍旧是面带笑意:“哦,我听说你们上班还有业绩指标,大家常常要在办公室里一块儿喊口号,彰显团结,任何人都不允许自己拖团队后腿,有时候甚至会羞愧的自尽,这种企业文化真是令人震惊。

    另外在我看来,你们还很爱岗敬业,听说日本的企业从来没有人会公开谈论加班,每个人下班以后都会默默的无声继续加班。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我们的工人一到点就下班了,一分钟都不愿意拖。

    另外我看到东京有很多优秀的大学,一定培养出了很多大学生吧?

    我们就不行,我们大学比较少,大学生也比较少,前几年我们才恢复了高考,好在我们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没那么大,只要大学毕业就给分配工作了哦,对了。

    东京这么寸土寸金的好地方,房子应该不便宜,我看到你们的房子整整齐齐特别漂亮,找人问了一下,一户建好像是.四千万日元?换算成人民币都好几十万了,太可怕了,要知道我们的月收入才几十块,可以看出东京人民收入一定很高,不然怎么买得起这么贵的房子。

    说起来,我们的房子就没你们那么漂亮,我们工资也比较低,如果要买房的话完全买不起,不过我们单位给分配房子,每个月只交点租金就行了,大概是几百日元。

    还有你们的退休年龄!

    真是让人羡慕啊,听说你们普遍退休早,工程师35岁就要被退休了。

    不可思议,才35岁居然就可以什么都不做了,我们就不行,我们的工人男人要工作到60岁、女人要工作到55岁呢。

    哎?

    我看你年纪也不小了,快退休了没有?”

    噗嗤。

    吴青和李小林她们齐齐低头,万方比较不堪,没忍住笑出了声。

    任谁都听出来了,江弦这小子分明就是在阴阳怪气。

    《产经新闻》的记者脸涨的跟猪肝似得,想反驳几句,可又没什么办法反驳。

    因为他们的社会就是江弦口中这样。

    在35岁到来之前,必须发了疯地工作、赚钱、升职,不然一到35岁,你就得被迫“退休”。

    而且不止这一条,提前消费、加班、就业、住房、失业.江弦说的每一条,简直都直击他最痛的痛点。

    这小子了解的就好像真的当过“社畜”一样。

    没错,“社畜”这个词语是日本人发明的。

    很多日本人都因为当下这种环境陷入崩溃,纸醉金迷的背后是他们这群“社畜”大把大把掉头发,每天喝酒消愁,然后再依靠买买买来发泄压力.

    如此恶性循环。

    一旦崩溃,就选择“谢罪”。

    各位的电脑当中一定有个奇怪的文件夹,而这些奇怪作品之中,一定有关于“上班族的太太”这一题材。

    艺术,恰恰来自于现实。

    这背后就是他们日本人生活的无奈。

    一个丈夫,每天疯狂加班、时刻担心被社会淘汰,被工作压力迷晕了双眼,只知道将妻子作为发泄一时欲望的“工具人”,根本没有耐心和她好好交流。

    一个妻子,整日缺乏和爱人的交流,只能利用买买买来弥补心灵的空虚,而这个时候,一旦有人给出一点甜头,就像是沙漠中的人遇到了水,自然很容易侵入。

    “刚才那位记者,请问您还有什么疑问么?”江弦身体微微前倾,嘴角带着一抹优雅。

    《产经新闻》的记者的记者这会儿脸一阵青、一阵紫的,如丧考妣。

    一想到这次不仅毫无建树,还丢了这么大脸,他全身都在发抖,心脏也几乎要停摆了。

    没错,压力就是这么大。

    在日本,工作做的臭,没关系,下辈子注意点吧。

    我们日本的特色就是,你能干干,不能干的话就换一个干的了的干,反正有的是人干。

    代表团成员们脸上都洋溢着欢喜之色,这本来是挺不容易化解的一个问题,言辞如果太激烈显得没有风度、不好收场,言辞太软弱又容易被对方抓住话柄,丢国家脸面。

    江弦的处理那简直刚刚好!

    说的全是你们的好,偏偏就给你们小心脏说的受不了。

    陈喜儒心里那叫个痛快,他们当然能看出,这家《产经新闻》带有一定程度的敌意,问题那么的咄咄逼人。

    不过江弦做的好啊,就得这么的,阴阳怪气,恶心死他们!

    才和江弦住了一天,陈喜儒就有些和他沆瀣一气了。

    新华社驻东京记者王大军也在盯着现场这一幕,从一开始的紧张,到放松,到大笑,到解气。

    这个江弦做得太漂亮!有气魄、有胆量!这件事值得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