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0章 千军共饮茅台酒(2 / 3)  1978合成系文豪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请坐。”江弦给潘海清倒了杯茶水,“海清同志来京城有段日子了吧,京城不好住宿,你这些天住在哪里?”

    “在防空洞住。”

    “哟,那条件可艰苦。”

    “害,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啥没经历过,有张床就能睡了。”潘海清说。

    寒暄几句,稍微熟络了一些,潘海清便开始卖惨。

    “靳开来同志这个角色,我们全厂的工人都很喜欢,可他为什么非跟我们的茅台酒过不去呢?

    他这一句‘气死茅台’,习水大曲不要紧,他们还多卖了12吨。不!问题不在销量上,问题在于,现在大家都知道有一个酒叫‘气死茅台’了。

    前些天在防空洞里,还听到几个同志说今晚要畅饮一瓶‘气死茅台’,江弦同志,我们茅台酒名甲天下,誉满五洲,本来是中国的一大骄傲,现在这、这唉。”

    潘海清满面愁容,看模样,真跟受了气的小媳妇一样。

    习酒和茅台同出贵州,成立时间也差不多。

    习酒在习酒镇,茅台在茅台镇。

    茅台镇在茅台酒厂成立之前便已经存在,但习酒镇原本却只是习水县的一个区,因为有习酒厂的存在,所以才被划分出来并命名为习酒镇。

    这种“以酒名来命名地名”的殊荣在全国都是“独一份”的。

    到了80年代,茅台的名气当然是远超习酒,但是两者均为酱酒,而且习酒的价格低,老百姓们都爱喝,所以习酒的销量并不比茅台差多少,而且习酒的基酒年产量大幅度超越茅台,是全国最大的酱酒生产厂家。

    两家在酱香酒领域分庭抗礼,是真正的竞争对手关系。

    “江弦同志,我们全厂上下的工人只求您删去不利于我们茅台酒的话,我们一定号召全厂上下员工,好好阅读《高山下的花环》这篇。”潘海清满脸诚恳道。

    江弦笑了笑,“可是81年《十月》的第4期已经发行出去了,这也没办法再召回,就算我改了又有什么用呢?”

    “.”潘海清愕然。

    “这样吧,我提一个主意。”

    江弦抽了口烟,“鉴于刊物已经发行无法再召回,之前的就不处理了,在之后《高山下的花环》的单行本里,以及《十月》再版的时候,我都删掉那一句不利于你们茅台酒厂的话,你看这样行么?”

    潘海清一听连忙点头,这算是目前能想到唯一的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他站起身啪的一鞠躬,“江作家,我替我们茅台酒厂全体工人感谢您!”

    “哎哎?快请起、快请起。”江弦赶忙扶起潘海清,“老张,我擅作主张,《十月》那边可以接受么?”

    张守仁笑了笑,“你是作者,我们当然听你的,之前的我们没办法管了,等我们《十月》再版第4期的时候,会注意一下这个问题。”

    “太好了。”潘海清喜笑颜开,深深的抽了口烟,而后缓缓把雾气呼出。

    如释重负。

    来京城这么多天,这一刻他总算是能放下这桩心事。

    “潘科长,我这个人不会说话,我还有点难听的话要说。”江弦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抹坏水。

    刚放下心的潘海清还没反应过来,点点头,“你讲。”

    江弦拧了下烟头,正色道:“我同意给你们删掉这一句话,不过我还要给你们茅台酒厂提一个条件。”

    “条件?”

    “我之前跟作协的同志们去南疆访问,至今记得一位首长给我讲的一个故事。

    那是战斗打响前,那位首长听到一名年轻的战士提出长这么大还没尝过茅台,问临走前,能不能喝一口茅台尝尝?

    首长一愣,当即求当地帮忙购买茅台分给战士,每人虽然只有一小盅,但是战士们喝的很开心,喝完后十分满足。

    后来这批人中有些人出发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留在了南疆的红土

    他给我说,战前那天他给战士们挨个敬酒,有一名小战士们笑着给他说,‘首长,我第一次喝茅台,没想到竟是壮行酒。’”

    江弦静静的讲述着,又给自己点上一支烟,吸了一口才慢吞吞的说道:

    “你刚才也说了,我这一句‘气死茅台’,习水酒厂多卖了12吨。

    如今要我改这一句话,可以,我能答应,不过我想茅台酒厂也答应我一件事。

    调12吨茅台酒给南方。

    请战士们喝一杯茅台。”

    江弦把话说完,屋里静的落针可闻。

    张守仁身体都绷紧了,难以置信的看着江弦。

    他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话来形容此刻他的心情,更不知道怎么来形容江弦。

    一时间想到的唯有“大义”二字。

    潘海清也被江弦的话说的动容,可是听到江弦的请求,又犯了难色。

    “江弦同志,这、这我们茅台酒厂也是要服从计划分配的这件事我们怎么能擅自做主.”

    “我就只有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