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江峰说着说着,眼圈红了,“我是个军人,我也是个父亲,我也从没办法从失去孩子的痛苦中走出来,我的心里也有些怨啊。
可当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觉得值了。
中国有千千万万个家庭把自己的孩子送上战场,人家的孩子也是爹娘生养的,难道我的孩子当兵,就不能流血牺牲了?
不是这个道理嘛!
我们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功臣’这两个字嘛!”
聂江峰一看就是标准的军人,不是很会说话,但他说这番话的时候,真情流露,句句出自肺腑,桌上的袍泽们无一不为之动容。
江弦听出这段话里,聂江峰用了不少雷神爷的原话。
可见他对《花环》这篇的印象有多深,《花环》这篇对他的影响有多大。
宴席很快开始,江弦显然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祁伯夷请他先说两句。
江弦推辞不过,只好端着酒杯起身。
“今天江某人沾了战士们的光,让部队的同志用这样一桌饭菜来招待。
《花环》这篇,没有南疆战士们的英勇决计是写不成的。
我这第一杯酒,便敬给南疆的烈士们吧。”
他哗啦一下,把杯中的酒倒在地上。
祁伯夷看向江弦的目光一变,原本的欣赏当中又多了几分敬意。
“敬战士们!”
他学着他的模样,豪迈的将酒倒在地上,其他人也照做。
酒过三巡,孔罗荪才提起文学馆的事。
祁伯夷没有回答他,而是看向江弦。
“江弦同志是怎么想的?”
江弦顿了顿,放下酒杯,“首长同志,建设一个文学馆的事情,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意义非凡,文学作品总会随着时代失去颜色,就像是我这篇《高山下的花环》,今天有人读,未来还会有人读吗?多少年后,里这场战争兴许都有很多人不记得了。
但如果有一个文学馆就不一样,后人总是再能读到我这篇的,兴许就会因为这篇,去了解那场战争,回忆起那些烈士们的付出,烈士们的精神一代代传接下去。”
祁伯夷静静的听完他的话,抽了口烟:“之前我的想法的确是狭隘了。
这个事情,我可以批准”
孔罗荪见祁伯夷终于答应,一脸振奋的看向江弦。
这小子.真是立大功了!
“不过。”祁伯夷又开口道。
孔罗荪正兴奋着,祁伯夷又给他浇了一盆冷水,“你们不要高兴的太早,我还有一个条件,非要江弦同志你同意才行。”
“首长,你请讲。”
“江弦同志,《花环》这篇里,靳开来这个同志你写的很好,他是个刺头,为人粗鄙,爱打报告、爱提意见,但是作战勇敢,对同志们够义气。
这样一个角色,怎么能因为砍甘蔗,就不给他一等功呢?”
祁伯夷说出自己的条件。
他希望江弦能给靳开来把这个一等功补上。
江弦又有些哭笑不得。
他没想到,祁伯夷也会和印刷厂的女工一样,提出修改靳开来结局的想法。
“江弦同志,靳开来心甘情愿的处于在最危险的职位,带着尖刀排为全连开路、炸毁了两个敌碉堡、坚守着无名高地消灭敌人。”
祁伯夷的语气中带着些恳求,“他战功赫赫,怎么能没有个妥当的好结局,我觉得这种程度的修改,并不会影响的震撼力。
我请求你,给靳开来补上一个一等功的荣誉,我相信,这对内容无伤大雅。
靳开来同志已经牺牲了,就让靳开来同志的遗孀从那痛彻心扉的巨恸中收获一丝慰藉吧。”
“是啊!这对靳开来太不公平了!”
“就改一改吧。”
桌上还有几人也开了口。
江弦没有第一时间给出回复。
一顿饭吃完,他坐着孔罗荪的车子一起从部队离开。
孔罗荪并未在修改靳开来结局一事上对江弦进行劝说,只是和他聊了聊东交民巷那边的办公环境。
他也知道,让一个作家去修改他们已完成的作品,这在很多作家心中是对文学的亵渎。
回到家里,江弦的酒意还未完全消散,他脱下外套,在厨房里打盆水洗一把脸。
而后坐在书桌前,看着窗外虎坊路上熠熠生辉的秋景,金黄的落叶铺满整条街道。
秋风轻拂,落叶纷纷扬扬。
“是啊。”
“烈士们的牺牲已经足够令家属们伤心了,为什么又要在里伤害他们一次呢?”
江弦一个人坐着自省。
他觉得李存葆在靳开来的结局上,还是太想融入进伤痕文学的笔法。
过于想通过靳开来这个角色强调部队伤痕,以至于忽略了文学以外的那些东西。
烈士们尸骨末寒,怎能用烈士的鲜血来粉饰文学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