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9章 市井的烟火气(2 / 3)  1978合成系文豪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往那儿一站,一种神圣的艺术气息便沿着建筑的边边角角扩散开来,仿佛昭示着其中国话剧艺术最高殿堂的地位。

    “好多人来看啊。”殷秋瑾打量着四周排队入场的人流。

    这些观众大多数年纪偏大,穿着也较正式,一看就是常“追剧”的剧迷。

    “嘿,您也来看戏啊。”

    “哟,巧了您。”

    “您抢着票了,不容易。”

    “可别提了,那天为了买张票,嗬,排的队那叫一长,后来把售票那亭子都挤塌了。”

    几名女学生听得一愣一愣的。

    朱虹边往场馆里进,边观察着首都剧场的内部结构。

    她看到四周墙壁上贴了很多《天下第一楼》的宣传海报。

    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四句宣传语:

    “桌前推杯换盏,盘中五味俱全。人道京师美馔,谁解苦辣酸甜?”

    朱虹看过《天下第一楼》的剧本,也知道这四句是她姐夫江弦为《天下第一楼》所作的宣传语。

    短短四句,可以说凝练了全剧的深意。

    她把这宣传语的内涵分享给了殷秋瑾她们,当然,是隐瞒了江弦是她姐夫的事情。

    几名女生都是中文系的,此刻听完江弦的语言艺术,满眼都是崇拜。

    “江弦同志真是太有才华了”

    “我什么时候能写出这样四句来就好了。”

    “写这四句还不简单,关键人家这是凝练了整部话剧的四句。”

    她们叽叽喳喳讨论着,朱虹听得心底悄悄与有荣焉的高兴。

    有个有本事的姐夫真是一件让人得意的事儿。

    在指引员的带领下,燕大的女学生们一块儿进入了演出现场。

    座位的位置相当不错,是一个中间的位置,还挺靠前。

    剧场内部气氛相当热烈。

    朱虹放眼望去,看到每一个座位上都坐着观众,可以说是座无虚席。

    “看,还有记者。”殷秋瑾指了指前方。

    朱虹立马看到几名脖子上挂着摄像机的记者,还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姐夫!”她惊呼出声。

    殷秋瑾连忙顺着她望去的方向看了一眼,“哪个是你姐夫?”

    “.那个穿灰色中山装的。”

    殷秋瑾打量一眼,这人挺年轻,看上去有种知识分子的独特气质。

    他的座位被安排在最前排的中间位置,显然是他的地位在剧院内颇为特殊。

    “你姐呢?你姐来了么?”

    “没,她在外地工作。”

    另一边,朱虹只认出了江弦,却认不出江弦身旁的那位老者。

    他身材略胖,正是京城人艺的院长曹禺先生。

    直到这会儿,曹禺还捧着《天下第一楼》的剧本一遍遍的看:“勾琉璃芡下明油倒挂出锅,摆在金托金箔四爪金龙钵里,叫作金玉满堂”

    “什么叫勾琉璃芡倒挂出锅?”他问。

    “琉璃芡就是比较稀薄的芡汁,倒挂出锅就是把锅倒起来,菜下去,然后把汁流在菜上边。”江弦解释说。

    曹禺点点头,而后叹一口气,“你写的是盘中五味,其实是人生五味,你对盘中五味精通,说明你对人生的感受同样精通。

    这种递进是建立在文化根基上的,我实在想不通,你才这么年轻,怎么就沧桑成了这样?”

    见老师又质疑起他的沧桑,江弦尴尬一笑。

    “可能是我懂事比较早”

    他还不至于心虚。

    因为原作者何冀平创作《天下第一楼》时,基本和他一样年轻。

    说话间,现场的的气氛渐渐安静下来,舞台上幕布紧闭,然而随着时间的缓慢推移,所有人都知道,话剧就快要拉开大幕了。

    总夏淳坐在座位上,心底忍不住的打鼓。

    多少年了?首都剧场多少年没有像今天一样坐个满堂了!

    他们京城人艺,花大心思为《天下第一楼》造了一场大势,就为了再为他们造一个能有影响、立得住、体现出京城人艺实力和风范的大戏。

    今儿个成了,一切都好说。

    今儿要是砸了,对京城人艺的风评和地位绝对会造成巨大冲击。

    “1917年夏”

    伴随着男声旁白念词,幕布拉启。

    身披长褂短衫的演员们跟着粉墨登场。

    江弦把注意力集中在舞台上,美轮美奂的舞台表现,看得他出了神。

    显然,京城人艺不论是演员的表现,还是舞美布置,都不是燕大的学生可以比的。

    镁光灯下,谭宗尧也和台下的谦逊模样截然不同,意气风发、神采飞扬、挥洒自如、惟妙惟肖。

    “到瑞蚨祥扯两丈红绸子,做个大大的红幛子,写上'前门肉市福聚德全体同仁贺',到全赢德开张的那天,掌柜的领头,雇一副锣鼓吹打过去贺喜开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