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8章 一挥而就的文章(2 / 3)  1978合成系文豪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教部闹学历的事情。

    按照鲁迅文学院领导的想法,他们这个学院毕业以后,应该直接授予一纸能广泛受到认可的研究生毕业证书。

    李清泉为了这件事一直在和高教部争取,这会儿撞上这个高教部的徐中玉,江弦便心生出一个在他这里争取的想法。

    “你是说鲁迅文学院的学历”徐中玉依旧是面带微笑,“搞鲁迅文学院我是支持的,这能培养我们国家的作家队伍,可是学历的事.还是有待商榷,这种事不能马虎,希望你理解。”

    “理解、理解。”

    江弦当然知道学历的问题要慎重。

    若是门路没开对,留下空子给钻,那以后不知智网的恐怕就不止翟博士一个了,还有平凹兄的女儿,恐怕也不止是进个中作协那么简单。

    “这个问题上我会多留心。”徐中玉给江弦留下一句承诺。

    “有您这句话就够了。”

    江弦笑着说,“那我回去好好想想我对现代派文学的理解和想法。”

    接着和徐中玉说了一会儿话,颁奖仪式便开始了,江弦到自己的座位上落座。

    “十月文学奖”保持了“全国优秀评选”的优良传统

    ——不设置长篇奖项。

    类别有短篇、中篇、剧本、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文学评论。

    首先颁发的便是中篇奖。

    江弦瞥了眼获奖者,熟面孔不少,除了蒋子龙,还有作家出版社的从维熙、《京城文学》的王濛、路遥,以及中杰英。

    从维熙此前为江弦出版过《琉璃月照铜钱》这篇,此次凭借《第十个弹孔》获奖。

    王濛和路遥就不必介绍了。

    中杰英则是江弦在文代会上有过一面之缘的男同志。

    当时开会的代表们都说,中作协给文代会贡献了两个怪人,一个是个子最高的冯骥才,一个就是个子最矮的中杰英。

    中杰英个子很矮,他是青华大学毕业的汽车专业高材生,文学创作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严格来讲他是文理双修的奇才。

    这从他的两部代表作就能看得出来:

    一个是《汽车及其机构试验方法》,另一个是《在地震的废墟上》。

    在一众极为优秀的获奖作品里,最受瞩目的无疑是江弦这篇《高山下的花环》。

    《高山下的花环》这篇虽然已经发表了近半年的时间,过了大部分文学作品影响力的发酵期限。

    但《花环》这篇仍在读者群体当中保持着关注度。

    甚至可以宣称,在刚过去的1981年里,《花环》是中国文坛最受关注的一部现象级。

    这部所造成的轰动效应,哪怕在好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黄金年代也是极罕见的,它的影响力已经打破了时间的桎梏。

    《文艺报》上的一篇文章中,曾有评论家将雷抒雁的诗歌《小草在歌唱》、徐中玉的《西线轶事》、江弦的《高山下的花环》视为“军旅文学破冰三部曲”,认为这三部作品可以称为中国当代战争文学的换代之作。

    当陈荒煤把奖状发到江弦手里的时候,台下的作家们没有一个不去幻想此刻捧着这个奖状的人是自己。

    中篇的颁奖结束,很快又轮到给剧本颁奖的环节。

    羡慕嫉妒到怀疑人生的又变成了剧作家们。

    如果说《高山下的花环》在一众当中脱颖而出,那《天下第一楼》是做到了真正的独占鳌头。

    《十月》的评委们甚至在颁奖词中直接宣布,“《天下第一楼》是《茶馆》之后国内最好的话剧剧本之一。”

    看着陈荒煤表情怪异的念出这段话,江弦都怀疑,这个“之一”是不是陈荒煤给加上的。

    毕竟他们《十月》的人一向比较大胆、激进,不然也不会敢为天下先的搞《十月》这部杂刊,搞“十月丛书”。

    直接宣布《天下第一楼》是《茶馆》之后国内最好的话剧剧本,这种事情,江弦相信他们是真能干的出来。

    颁奖现场闪光灯不断,全国各地受邀前来的记者媒体们纷纷记录着“十月文学奖”的首次颁奖。

    颁奖结束以后,还有一场《十月》组织的座谈会,相当于组织作家们坐到一块儿,谈谈文学,聊聊近况,增强文学队伍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场上文坛泰斗级人物云集,陈荒煤、冯沐.丁凌也作为获奖作家被请了过来,这正是年轻作家们向他们请教的好机会。

    大家嗑着瓜子、剥着花生,畅所欲言,气氛相当浓烈,以至于很多人都没发现,刚才连拿两座大奖的江弦在座谈会上表现的相当安静,只是拿着一个硬质本,坐在座位上静静的一行行书写。

    “自‘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悉数涌现以后,文坛的发展正在陷入一种短期的沉寂,能引起读者和社会共鸣的作品明显在减少着,我们作家们的创作水平没有获得明显的突破。”

    江弦的文讲所同学母国政慷慨激昂的阐释着他的观点。

    “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