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0章 还好不是《白鹿原》(3 / 3)  1978合成系文豪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这篇你打算写多长?”徐中玉问。

    “在我的构想里,至少是个中篇。”

    听到江弦的话,徐中玉叹了口气,“我过几天就要回上海了,应该看不到你这篇完稿了。”

    说着,他话锋一转。

    “不过我有预感,你这篇如果发出,一定又是一部轰动整个文学界的巨作。”

    徐中玉从事文学工作这么多年,专业素养丝毫不亚于一名文学期刊的老编辑,在以往面对作者的时候,他很少会把话说的这么满,对一部作品极尽赞美,更何况江弦这篇才刚有了个开头而已,凤头猪肚豹尾,江弦这篇充其量只有个凤头。

    但对于徐中玉来说,一方面《外婆桥》中江弦所展露的文笔让他对江弦完全的信任,另一方面,他难以抑制自己对这个开头的欣赏和推崇。

    对于“寻根文学”这个题材,江弦就像是高超的医生一样,手术刀把握的相当精准。

    这篇的开头,写的如《百年孤独》一样,实现了幻想和现实的结合,不过江弦在继承马尔克斯思想的同时,又进行了自己的创造。

    接下来几天,江弦继续抄写脑海中那部“寻根文学”代表作,一篇魔幻现实主义巨著。

    其实符合江弦要求的还有一部。

    他向系统输入指令的时候,挺担心系统将这篇派发给他

    ——《白鹿原》

    陈忠实历时六年、呕心沥血、辞职在家、连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一个人缩在破落小院儿,潜心创作出的压棺巨著。

    这部把陈忠实都给掏空了。

    开头即借鉴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典型:“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在“寻根文学”的思潮中,很多中国作家都模仿《百年孤独》,但最终只是学会了那个著名的开头。

    《白鹿原》的写作却是真正渗透到了骨子里,在中国的传统和历史土壤中扎下了根。

    不过陈忠实宣称,相比于《百年孤独》,影响他更深的是另一部“寻根”的拉美长篇《王国》。

    这天,江弦一如往常的准备着稿子,葛尤找上他的家门。

    “你咋来了?”

    “出事儿了!出大事儿了!”葛尤慌慌张张,怀里揣着一册杂志。

    “啥事儿?”江弦奇怪。

    葛尤没有回答,从怀里掏出一份杂志递给他。

    “江兄,你看看这个。”

    “什么东西?”

    江弦满脸奇怪,取来一看:

    《读者文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