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2章 双管齐下(2 / 3)  1978合成系文豪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再把被扣下的几期内容合刊出版。

    这对《读者文摘》来说算说是一个最好的结果了。

    不过造成的损失也极其巨大,这损失巨大到足以令每一个《读者文摘》的编辑心痛。

    要知道,他们杂刊销量如今正处于增长期,在这个节骨眼上,不得不中断长达几个月时间的发行。

    毋庸置疑,这次整改会极大的打击到他们《读者文摘》发行量的增长速度。

    但杂志社的人又有什么办法呢?

    比起丢了小命,这样被扇一巴掌的惩罚已经让他们很庆幸了,至少他们从这次足以杀死他们的事件中活了下来。

    “唉,知足吧。”

    “你说说这个许非,这人逮着咱们杂志对付干啥?”

    “就是,莫名其妙的。”

    《读者文摘》的编辑们,对许非的怨气达到了顶峰。

    完全可以说,整改的这一巴掌,就是许非扇到他们脸上的。

    这事儿那是越想越气。

    《读者文摘》分明和这个许非无冤无仇,居然给他们搞这么一出,让他们平白无故吃了这么大一个亏。

    这人也太欠了!

    可是他们又没这许非的任何信息,连个还手的招数都没有。

    编辑们骂骂咧咧,没想到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读者文摘》的编辑们很快又收到一封信,这封信来自香港,署名同样是《读者文摘》。

    为什么出现两个《读者文摘》呢?

    因为此《读者文摘》非彼《读者文摘》。

    这是美国的《读者文摘》。

    1922年创刊的一部月刊,之后陆续出版世界各国文字版,逐渐成长为全球读者最多的杂志。拥有48个版本,涉及19种语言,畅销于世界60多个国家。

    是世界上最畅销的杂志之一。

    在60年代,《读者文摘》的国际中文版创刊,在香港和宝岛省两地都有出售,首任总编辑是文豪林语堂的女儿。

    这个国际中文版的《读者文摘》,也少量的进入了中国内地,在内地发行。

    可惜水土不服。

    每期刊印数只有数百本,没产生影响力,也赚不了钱。

    甘肃的《读者文摘》,收到的这封信正来自于这个美国版的《读者文摘》。

    对方以遵守国际版权公约为由,禁止他们甘肃的《读者文摘》继续使用《读者文摘》这个名字。

    编辑部的人看完这封信顿时觉得天旋地转。

    先是被勒令整改,现在名字都不能用了?

    妈的,是不是触着扫把星了?

    不然怎么这些个糟心事儿就全都凑一起赶着趟来了?!

    “这个国际版权公约是什么东西?”

    “查过了,瑞士政府发起签署的公约,简单来说就是国际之间的版权保护,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作者的权益。”

    “主编,这怎么办?咱们难道改了杂志名?”

    “不能改!绝对不能改!”

    有编辑极力反对,“这个时候改名,等回头整改完,谁还知道我们是原来的那个《读者文摘》。”

    曹克己叹了口气。

    对《读者文摘》这个名字的来源,他可太清楚了。

    当初他和郑元绪准备办杂志,又不知道办什么,郑元绪有一个香港朋友给他邮来了几本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参考。

    俩人看完这本除了中国以外都很出名的文摘后,立马决定开抄。

    就这样,在美国《读者文摘》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甘肃兰州的《读者文摘》正式创刊。

    曹克己算是没想到,他们这个小杂志居然真的会进入美国《读者文摘》的视野。

    此刻听着同仁们苦口婆心,他也在斟酌着对策。

    名肯定是不能改的。

    和编委们商讨一下午,最后想出一个不讲武德的对策。

    香港《读者文摘》国际中文版编辑部。

    编辑们收到了甘肃的《读者文摘》来信,拆开一看:

    “《读者文摘》中文版的同志,你们好。

    我方已收到贵方来信,对于贵方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表示遗憾。

    我们国家并没有签署你这个国际版权公约,因而这份公约对我们没有约束力.”

    这封信内容总结一下,大意就是,中国没签国际版权公约,你们美国的《读者文摘》管不到我们甘肃的《读者文摘》头上。

    “无耻!”

    “太无耻了!”

    香港这边一帮编辑们咬牙切齿,却又拿甘肃的那些个家伙没什么办法。

    “等着吧,中国现在没加入世界版权条约,但总有一天会加入的。”有个编辑愤怒的说。

    另一个编辑也挥着拳头。

    “对,他们嚣张不了多久。”

    “他们最好一辈子别往海外发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