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0章 《理解万岁》完稿(2 / 3)  1978合成系文豪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了,当然清楚,李瑛同志正是总政文化部长。

    “李瑛同志同志过去是我的好友。”

    彭荆风解释道:“我向他请示以后,他说:地方同志热心拍这样宣传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军事题材影片,我们应该支持!”

    “李瑛同志这样说的?!”谢晋满脸惊喜。

    如果说之前陈荒煤的话已经是一柄“尚方宝剑”了,那李瑛这一句又是一柄,某种意义上,他的话在边地要比陈荒煤那柄更好用一些。

    “我把李瑛同志的指示写成了电话记录,送呈给了X区政X部的肖健主任。

    肖健同志一向关心文学创作,又是个很体贴下属的人,他命令秘书处立即转送给了军区dang委.”

    彭荆风把自己辛苦忙活的事情给三人讲了一遍,最后卖个关子。

    “你们猜现在怎么着?”

    “怎么着?”“你们绝对想不到!”

    彭荆风乐呵呵的一拍大腿,“X区的政委谢震华同志,还有黄德茂副司X员都要会见你们。”

    “是么?”

    三人面面相觑,连谢晋也没想到,就是拍个电影,居然已经闹到要去见这种级别同志的地步了。

    彭荆风道:“谢震华同志是个老战将,平日只喜欢看歌舞、杂技,不爱看话剧,请也请不去,还下命令把军区话剧团撤销掉了。

    这次我颇为担心他,没想到他居然愿意出面,老兄,这是谢震华同志敬重你这位导演啊!”

    谢晋却拎得很清,“我就是个导演,有什么好敬重的,与其说谢震华同志敬重我这名导演,不如说他敬重江弦同志,敬重他的这篇《高山下的花环》。”

    彭荆风笑了笑,“你们收拾收拾,明天有车来接你们,别紧张,两位领导都很亲切。”

    第二天很快到来。

    “你就是江弦吧。”

    “是我、是我。”

    江弦两只手用力的和这位震华握上,这会儿心情那叫一个复杂。

    他前段日子刚写了《红高粱》,《红高粱》主要的篇幅就是抗日。

    他写的是,但面前的这位可真是实打实揍过小日本的人物了。

    “《高山下的花环》写的很好。”谢震华说,“很多文字,你写到了我的心坎里面。”

    “是战士们的事迹感人,我就是把他们的事情写到了里。”江弦自谦道。

    “不是这样的。”

    谢震华摆摆手,“前段时间,彭荆风同志用我们军区办的刊物《国防文艺》名义,宴请了各军区来云南的一批作家,还请了地方上的几位作家作陪。

    当时请我去,我没去,我觉得没什么名家,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我甚至在想,那么多军区作家,怎么写出来的军旅文学还不如你这一个外行。”

    江弦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他听得出谢震华是个很有傲气的人,也是个很直率的人。

    谢晋插嘴进来替他解围,“江弦同志的观察力很敏锐,这一点不是常人能比的,若非如此,也不会接连推出那么多部震惊文坛的名作。”

    谢震华点点头,又看向谢晋,“你和谢铁俪熟么?他是我的老部下。”

    这一回轮到江弦给谢晋解围,“您恐怕不知道,电影界有一个‘南谢北谢’的说法,就是指谢晋同志和谢铁骊同志,他们一个是电影界的擎天白玉柱,一个是架海紫金梁。”

    郭明孝一听,之前架海紫金梁不还是李凖么?

    这是铁打的擎天白玉柱,流水的架海紫金梁?

    这天的会面,谢震华和三人聊得非常好。

    当场就决定,由谢震华牵头,司X部出一位副参谋长、政X部出一位副主任,后勤部出一位副参谋长,成立一个电影支援办公室。

    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还要抽调一名担任过军区作战部部长的同志来担任影片《高山下的花环》的军事顾问。

    谢晋高兴的嘴咧到了耳朵根。

    就连彭荆风也出乎意料,他们昆明军区虽然一向有重视文学艺术的传统,但对一部影片这样大力支持,绝对是空前绝后的壮举!

    这时候他又想到昨天谢晋的说过的话,谢震华敬重的是江弦这名作者,是他创作的《高山下的花环》这篇。

    的确是这样。

    此前曾有很多电影厂来向他们军区提出过要支持的想法,要他们从这方面那方面给予支持,都被拒绝掉了。

    这一次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可不就是因为这部电影是改编自《高山下的花环》这部?

    由此可见,《花环》这篇在边地将士们的心中有着多么特殊的地位。

    这份影响力,彭荆风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有一部能够对其实现超越。

    江弦来边地的时候带了个小硬纸本,到如今,已经抄写的满满当当,上面全都是从边地各处听来的故事以及英雄事迹。

    蔡朝东的《理解万岁》他印象很深,结合上这些硬纸本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