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0章 合成,承载黄土高原的小说(3 / 3)  1978合成系文豪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没看过这篇,但我觉得这个名相当的震撼,相当的有气势。”王观胜说。

    又在屋里聊了一会儿,江弦被带着去和《延河》的编辑们打招呼。

    又有很多陕西作协和文联的同志闻讯过来见他,不少人都希望要他的签名,江弦也不吝啬,一一给他们签过。

    “你着急回京城去吗?”路遥开口问他。

    “既然来了陕西,不如再多住一段时间,我带你四处逛一逛,看一看。”

    “是啊。”

    陈忠实说,“就当多采采风,这对你以后的创作也有好处,你现在刚完成了一部《红高粱》的创作,对下一部应该还没有什么想法,或许会在陕西受到什么启发。”

    “启发.”陈忠实这么一说,江弦不由得心中一动。

    之前他专注于《红高粱》的创作,加上没有确切的合成方向,目前还有4个月的自主合成机会他还没有用掉,也就是4次尝试合成的机会。

    如果试着合成一部陕西的作品呢?

    陕西这边的好作品很多。

    在90年代初期,爆发过浩浩荡荡的“陕军东征”这一文学现象。

    1992年,陕西文坛“损兵折将”,路遥等文坛巨匠相继离世,陕西作协满眼都是白花,充耳都是哀乐,被低沉、阴郁的氛围所笼罩。

    虽然置身于这样一种环境氛围,但陕西的作家并没有停止思考和探索。

    也就是在这一年,陈忠实完成了《白鹿原》,贾平凹创作了《废都》.

    大量的陕西长篇竟然都在这一年完成,并发行出版。

    有人戏称,“你们陕西人要来个挥马东征啊。”

    一个省在不长的时间里,竟然如此集中地推出了一批水平如此整齐的优秀艺术品。

    “陕军”一下子打响了文坛,也带来了长篇阅读热潮。

    “合成哪篇呢?”

    江弦心中一下子浮现出很多篇的。

    要说经典,最经典莫过于《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

    不过这都是江弦不忍心去写的。

    不过抛开这两部经典,留给他考虑的选择仍旧非常的多。

    但要江弦一下子想出一个,他还真是不太能想出来。

    除了路遥、陈忠实,印象最深的就是贾平凹?

    贾平凹实力肯定是有的,不过江弦也不想把他列在考虑对象之中。

    理由很简单,怕被封。

    他又想到王观胜今天说的那一番话。

    有没有哪部能像《红高粱》一样,写一段承载着陕西厚重历史的史诗。

    写历史、民国、写抗日、写知青、写陕北的变迁.

    好像还真有。

    在江弦的记忆里,是有那么一部的,而且要说史诗,也绝对是一部壮丽的史诗。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其顺利合成。

    一共四次自主合成机会,江弦不知道能否顺利将其搞出来。

    他直接开始尝试。

    第一次,“黄土高原”+“家族”。

    失败。

    第二次,“西北民族”+“时间的足迹”。

    失败。

    第三次,“风流罪人”+“陕北”。

    成功。

    (还挺巧的,这几天写金鸡百花,恰好碰上厦门颁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