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能不知道,我在《人民文学》那边儿还有工作,王濛主编刚调我过去,您也知道,《人民文学》在文学界地位超然,我去那工作那真是如履薄冰。
加上家里又有孩子了,我平时又要写,另外,年纪也上来了,男人一到这个岁数,精力有限,实在是分身乏术。”
胡启明听江弦说这么一大通,几次张嘴又没说出话,最后憋出一个。
“真不回?”
江弦扶着腰,一副常年腰间盘突出的模样,“不回了,就我这个身体,也给厂里做不出什么贡献了。”
“.”
胡启明握着茶杯,轻轻摩挲着杯沿,就这么无意识的重复着,眼睛时不时往江弦那里看去,目光中带着不甘。
“调你去文学部当主任怎么样?让罗承翰给你当副手。”
“啊?”
江弦是没想到,胡启明让他回去的决心有这么大,文学部主任这位置说给就给。
这可是北影厂的文学部主任,要是真坐上这个位置,那以后北影厂要拍什么电影,基本上全是他江弦说了算。
因为所有的剧本都是他说能拍才能拍,他说不拍就拍不了。
“您和我说玩笑话了。”江弦轻笑道。
胡启明盯着他,见江弦是丝毫都没有心动,最后只好叹一口气。
“唉,也罢,你身上担子太重,咱们北影厂就不给你再加了,不过厂里面,一定把你当北影厂的人,以后你常去厂里看看,看看江怀延、凌子风这些老同志,都和你关系不错.”
胡启明打起感情牌,试图和江弦修复北影厂和他之间的嫌隙。
江弦也不表明态度,只含含糊糊的点点头,“您有心了。”
说罢,又和胡启明聊了一会,这才把他送到院儿门口,胡启明和他道句别,这才坐着配车离开景山东胡同。
这点事儿,也是尽收入同一胡同街坊们的眼里,盯着胡启明那辆配车就开始讨论,这又是哪里来的大人物。
隔壁院儿的张姨是个e人,拉着来带娃的朱虹就开始八卦。
“她小姨,家里这又是来了个什么人物?还坐车来的,官不小吧。”
“不小,厂里的领导。”
“哪个厂?”
“北影厂啊。”
朱虹抱着小小陛下,“《小兵张嘎》《杨门女将》知道吧,都是他拍的,现在人家是厂长,来家里请我姐夫去北影厂里当官呢。”
“哟!”
张姨一哆嗦。
这么多年勇闯演艺圈的梦想终于有着落了?
刚想着和江弦说道说道,就听朱虹说:“不过我姐夫不去,不乐意去。”
“不乐意去?”
张姨又仿佛失去梦想一样,着急道:“为啥不乐意啊?北影厂的厂长来请他去当官,这都不去?”
“我姐夫看不上啊。”
朱虹满脸与有荣焉,“哼,我姐夫这样的人物,要当就应该当北影厂的厂长才对。”
“.”
张姨还想再说点什么,朱虹惊呼一声“呀,又拉了?”匆匆忙忙抱着孩子回去了。
张姨转头就开始传话:“都打听清楚了,北影厂来的,人家是厂长。”
“那来找老江家干啥啊?”
“请他去当官,人江弦不去。”
“切,估摸是封了个弼马温,人家看不上。”
“拉倒吧你,封个弼马温值得玉皇大帝亲自来请?”
“就是,你们就看吧,这指定是三顾茅庐第一顾,至少是个丞相。”
“有道理有道理。”
“哎呦,人江弦每年写多少部片子啊?这电影事业非他不可啊。”
“.”
《花城》的苏晨和冯小双两人跟在张洁后面,听着周遭街坊邻居们的热论。
“这下应该是来对地方了。”
“小弟,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花城》的主编苏晨,这位是编辑冯小双。”
“这就是江弦。”
在张洁的介绍下,江弦和《花城》的两位编辑握了握手。
张洁的《祖母绿》曾经在《花城》上面发表,因而和《花城》的编辑们比较熟悉。
这次苏晨和冯小双一到京城,她就当起了向导。
“江司令,仰慕已久、仰慕已久啊。”
苏晨满脸笑意和江弦握手,“多年前我们见过一面。”
“是么?”
“是在你的《米》的讨论会上。”苏晨笑着说。
“有印象、有印象。”江弦有些尴尬道。
当时《米》的研讨会开的又多,来的嘉宾也多,具体都是谁,他已经回忆不起来了。
“请坐、请坐。”
江弦给众人倒上茶水。
“小弟。”
张洁喊住江弦,关心道:“北影厂的事情怎么样了?”
她是北影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