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多了10斤猪肉。
“这是干啥,你们能想着过来看看就行,咋还拿东西呢!”
姥姥说着,又开始抹眼泪。
“姥姥,多少都是我们兄妹几个的一点心意,您别嫌弃!”
“不嫌弃,不嫌弃,唉……你也不大,这么多东西……”
虽然好几年没联系了,但姥姥一直记挂着这几个外孙子和外孙女。
只是和永河县隔得太远,打定消息都费劲。
“行了,孩子都带来了,就收着吧,老大家的,老二家的,你们两家的东西,都拿自己屋里去!”
金佳玲和田丽娥闻言,赶紧上前把自家那份拎走了,这些可都是好东西啊!
寻常想买都买不到。
等两个舅妈出去了,姥姥还在小声嘀咕。
“眼皮子浅的玩意儿,见了好处就走不动道!”
李天明只当没听见。
上辈子来往多年,对这两位舅妈,他也是知之甚深。
除了爱占小便宜,也没啥大毛病。
“天明,你这是……发财了啊!”
说话的是大舅家的表哥张孟斌,比李天明大了两岁,李天明小时候来姥姥家,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玩儿。
此外,大舅家还有两个表姐,张孟华和张孟君。
二舅家同样是两女一男,张孟媛、张孟娜,还有张孟伟,其中张孟伟和李天明同岁,只比他大了半个月。
“发啥财啊,就是在生产队劳动,今年年成好,村里分的东西也多!”
“那你这……”
张孟斌指着柜子上的东西,除了给姥姥姥爷的,还有给三个姨的年礼。
这么多东西要不少钱呢,张孟斌显然不信李天明说的话。
“问这个干啥,小斌,去你大姑、三姑、老姑家打个招呼,就说天明他们来了,让她们都过来见见面!”
张翠娟姊妹四个,只有她嫁到了外县,剩下的三个都是本村的婆家。
张孟斌答应一声出去了。
时候不长,大姨张翠芬先到了,进门就拉住了李天明的胳膊,看着和二妹十分相像的眉眼,也不禁红了眼眶。
“大过年的,都哭啥?天明他们能来,是高兴的事,老大家的,老二家的,赶紧张罗饭。”
姥爷下了命令,两个舅妈应了一声,就出去忙活了。
紧接着,三姨张翠萍和老姨张翠茹也到了,见着李天明兄妹四个,又哭了一场。
“行了,行了,都别哭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咱家出啥事了呢,这是高兴的事,笑,都得笑!”
姥爷说完,自己倒是叹息了一声,显然也想到了早逝的二女儿。
两个儿子,四个女儿当中,唯独二女儿张翠娟性子最像他,有股子闯荡劲儿。
没出阁的时候,就在村里做大队会计,还是民兵营的排长。
谁知道最喜欢的女儿早早的去了,留下五个孩子,女婿又是个混账玩意儿,娶了后老婆就不管自己的亲生儿女。
这些年,虽然两家没来往,可他也时常找人打听几个孩子的情况。
知道孩子们过得艰难,可他们也是一大家子人,这么多张嘴要养,就算是有心想帮衬,也没有那个力。
“大翠儿咋没来?”
“大姐年前刚生了孩子,孩子太小,这么冷的天,怕把孩子给冻着,就没过来,让我代她给姥姥姥爷,还有大家伙拜年呢!”
得知李翠都两个孩子了,众人又是一阵唏嘘。
“天明,我记得你过了年也19了,咋样?结婚没有!”
听到大舅问起,不等李天明开口,小五便抢着回答。
“我大哥有媳妇儿了,年后家里盖了房子就结婚!”
盖房?
众人没在意结婚的事,毕竟李天明的岁数都这么大了,也该到了结婚的年纪。
他们更在意的是……
李天明要盖新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