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三鬼之怒,大理筹划(2 / 3)  逆流伐清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进。”刘玄初知道方光琛是最得吴三桂信任的心腹,也按常理分析了一下兵力情况,觉得应该没有大问题,便顺势恭维了一句。

    吴三桂沉吟了一下,说道:“玄初之言有理,只一个左镇还嫌单薄,吾意分兵五千至楚雄,先生意下如何?”

    “王爷英明,如此布置才真是滴水不漏,万全之策也。”刘玄初躬身拱手,表示赞同。

    吴三桂立刻传下命令,命副将高得捷、何进忠率五千兵马转向楚雄,自率大队继续向石屏进发。

    俗话说: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吴三桂率大军进入石屏州不久,便又被一个惊天的霹雳给震得目瞪口呆。前锋吴国贵重占石屏城,却被四面围攻,一夜间城破人亡,所率部队全军覆没。

    由于吴国贵怕丢人,一路上未有详报。吴三桂自然不知道吴国贵的一万人马在进入石屏城时已经折损了三成,更不知道石屏城如同虚设,入城清军被占绝对优势的明军和义军用人海所淹没的事情。

    有城池凭恃,有兵马近万,竟被敌人全歼,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吴三桂怎么也想象不出这仗是怎么打的,吴国贵这个跟随自己几十年的老军伍会犯什么样的错误,才招致了如此惨败。

    吴三桂心中既惊惧,又愤怒异常,急忙催令大军加快行进速度,他自率着两万兵马当先而行,先行赶至石屏城。此时,已经是十月十三。

    石屏城北,几个大土堆分外显眼醒目,有一个已经被刨开大半,露出了里面横七竖八的尸体。金钱鼠尾,皆是清军战死者。一具尸体单独放在一边,上面还罩上了白布。

    吴三桂阴沉着脸,鼻梁上那道伤疤都充血变红,显然怒到了极点。白布下赫然是吴国贵的无头之尸,那熟悉的身形体态,那能说得出来历的肩上的伤疤,刺痛了他的眼睛。

    “城中尚有近千伤兵,皆,皆已无法再复原征战。”夏国相硬着头皮上前禀报道:“末将已询问清楚,并查看了城池情况,敌人显然在城墙下预埋火药,再弃城诱吴将军领兵入城,然后三处轰破城墙,汹涌而入。吴将军虽死战不屈,但寡不敌众,终是——”

    吴三桂咬紧了牙齿,从齿缝中一字一字迸出,“好诡异的计策,先弃城,困我军于城中,不得施展战力,再用人海战法巷战取胜。毒计,好毒啊!”

    夏国相转着眼珠犹豫着,咧嘴苦笑了一下,继续说道:“贼人还,还有由伤兵转给王爷的书信。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好话,末将觉得不如不看。”

    “拿来。”吴三桂简短而又干脆伸出了手,什么大阵仗没过来,还怕区区一封书信吗?

    夏国相深知岳父的脾气,所以既没敢看信,更没敢把信毁掉,只好递了过去。

    信封开启,立刻令吴三桂面色一变。原大明山海关总兵、现鞑虏奴狗、汉歼吴三桂,这样的称呼怎能不戳痛吴三鬼的内心,不使其恼羞成怒?书信中备列吴三桂罪状,并直言不讳地告诉他,明军已经割去包括吴国贵在内的所有清军把总以上军官的首级,因为他们都是汉歼,必无颜见地下祖宗。若吴三桂继续甘为汉歼,则其狗头亦不久存颈上……

    “欺人太甚!”吴三桂恨得咬牙切齿,将书信撕得粉碎,手指南面破口骂道:“元江,吾必剿灭之,必杀个鸡犬不留,方解吾心头之恨。”

    孙子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从这点上来看,元江小参谋部激怒吴三桂的目的便已经达到,统帅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实在又给攻剿元江的清军先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

    十月十三,清军先锋重占石屏。随后,大队十几万人马浩浩荡荡地跟进而来,声势惊人。

    经过商议,随军的满洲军队五千人留守石屏,并留下三千战兵,一万辅兵。除确保后路安全外,石屏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物资中转站。

    将满洲干爹安置好,吴三桂便要于十月十五继续率军出发。就在此时,石屏城来了几个人,向吴三桂密报了大竹菁有埋伏的消息。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元江大敌压境,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但在滇西,战局却是另一番景象。十月十三,明军攻破下关,直逼大理;十月十三半夜,明军两面佯攻,却趁夜暗偷偷潜近大理城东北角,在干涸水沟内填装火药,一举爆破成功,攻陷大理。

    三天的时间,连破下关天险和大理古城,这样的速度是吴三桂等人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别说临时调动的剿抚左镇还未出武定,就是姚安的剿抚前镇也增援不及。

    十月十四,晋王李定国先率五千人马向东挺进,依据俘虏的口供,想在路上伏击或野战击败前来增援的剿抚前镇;赵王白文选则派部将镇朔伯吴三省率三千人马北进上关,攻取鹤庆府;其余人马则在大理进行短暂的补充和休整,以力再战。

    “不分民族,只问良莠”,字迹透出娟秀之气,显然不是朱永兴所写,他也写不出这样的毛笔字,但下面却盖着他的印信。

    “宗伯。”朱永兴指了指桌案上的条幅和印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