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的机动性;另一些军官则认为士兵应该装备介于重甲和轻甲之间的甲胄,或者只在重要部位装备甲胄,以达到机动与防护的平衡;还有一些激进的军官认为可以淘汰甲胄,而在步兵中多装备类似佛朗机这样的火炮,再结合火枪的射击,将敌人挡在弓箭的射程之外。
朱永兴是比较赞成第二种观点的,也就是装备半身甲,利用锻压机制造只防护前胸和腹部的板甲,以有效地抵御弓箭对要害部位的伤害,并且使装填弹药等动作能够不受阻滞。至于白刃交锋,盔甲的作用则会变得更小。
但在目前的生产和经济条件下,这个也只能是逐渐普及。所以,明军的盔甲比较繁杂,多是在战争中的缴获,修补之后再度使用的。只不过,各军将领为了整齐,通常会以总旗为单位,统一装备某种盔甲。
也就是说,魏君重和马自德等人为了追击和堵截所需要的机动,命令士兵放弃甲胄,也并不是什么独出心裁,而是在讲武堂的期刊上看过的统计和争论。如果不是现在这样急迫,他们也不必如此去做。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