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骑兵师,双方差距不大,这仗且有的打。
何况,高尔察克主力沿着铁路线两翼一路狂追主要靠双脚步行,就是中间坐上火车也是一段一段磕磕巴巴的,不像别尔津的部队是坐着火车一路撤回了切博克萨雷一线,部队体力消耗不大,在这24个小时里,和高尔察克的部队比起来,算是以逸待劳!
当然,不确定的因素在于,伏尔加河北岸的高尔察克西路军和中路军的动向不明,这就给阻击战斗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要是打的正热闹的时候,背后敌人两路大军十万人发起渡河战斗,那苏俄第三集团军很有可能被对方合围在这个铁三角给包了饺子。
苏俄红军第三集团军司令员卡尔.伊万诺维奇.别尔津1987年出生于拉脱维亚,1905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参加了1905-1907年革命,1907年因地下活动被沙皇政府判10年苦役,1909年获释,1911年再度被捕,流放到伊尔库茨克,又从该处逃离。
1914年欧战开始后别尔津被征入伍,在沙俄军队作战勇敢,但暗中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并多次离队到彼得格勒的工厂里进行革命宣传组织活动,1917年当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维堡区委委员和彼得格勒市委委员。十月革命后担任彼得堡内务委员会委员。
1918年1月剧变驱散立宪会议之后,全面内战爆发,别尔津受命到叶卡捷琳娜堡、彼尔姆等地组织当地苏维埃和游击支队,并在1918年三月苏俄红军组建后,担任第三集团军的司令。
别尔津担任司令员的苏俄第三集团军,由原东方面军在彼尔姆、叶卡捷琳堡、伊希姆地域对捷克斯洛伐克叛军和白卫军支队作战的兵团和部队组成,此时编有乌拉尔步兵第1、第2、第3、第4、第5师,步兵第29、第30师一共七个师的兵力,当然,在喀山南岸的防御作战中,步兵第3师差不多打残了,此时除了步兵第30师布置在切博克萨雷到下诺夫哥罗德铁路沿线机动。
别尔津第三集团军的乌拉尔步兵第1、第2、第4、第5和步兵第29师都已经收拢到了切博克萨雷这个铁三角区域组织防守,别尔津的杀手锏是铁甲列车上的火炮和重机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