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四十四章 F5战斗机(3 / 4)  辛亥大军阀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装新式动力系统,换装新式炮塔然后加装了一门125毫米口径的坦克炮就解决了,从技术角度上而言,比t15坦克的研发制造要简单的多。

    这场小山谷里的战斗让陆军下了决心加大新式坦克的服役外,同样也是让空军加速了新一代战斗机的换装计划。

    此战中中苏双方的空军的飞机上也是差不多,大家出动的飞机不是说性能最先进的,但绝对是最为成熟的一线兵力,中国空军虽然还有更先进的f5,f6等战斗机,但是目前而言,f4战斗机依旧是空军的主力战斗机。而b13轰炸机也是服役多年的老飞机了。

    b13轰炸机,实际上是一款单发双座的前线轰炸机,是空军在三十年代中期所研发的一款前线支援轰炸机,是用来代替b7俯冲轰炸机的,执行对前线敌军精确轰炸支援,作战目标包括敌军固定工事堡垒,坦克,火力点等,所以就要求这款轰炸机需要极大的投弹命中率,所以采用的是俯冲轰炸的模式,而且飞的还不能太快也不能太高,不然的话会发现不了地面目标,所以作战高度非常低,速度比较慢,飞的又低又慢的情况下自然就得增加机体的装甲来提高防护性能呢,所以b13的装甲非常厚。此外由于这款轰炸机要随时对前线陆军进行支援作战,要求能够做到随叫随到,所以一般都是靠前部署,航程也不高,因为没那个必要,总不能别人呼叫支援后,你自己慢悠悠的飞几个小时抵达作战区域不是。当这些要求综合下来后,b13轰炸机的设计也就定型了,采用了上海动力公司的大功率风冷式发动机,单发双座的布局,平飞最高速度约四百二十公里每小时,主要搭载比较小型化的炸弹,尤其是还可以搭载专门为了反坦克而研发的子母弹。

    这款飞机在作战目标和设计意图都和德国的斯图卡有些类似,不过b13轰炸机1933年就已经首飞,1936年就已经开始批量服役,到了现在的1940年的时候已经是一款非常成熟的武器了,德国那边的斯图卡服役时间要晚很多,而且斯图卡的很多设计细节都是借鉴了b13轰炸机。

    不过和德国空军非常注重这种前线支援轰炸机不同,中国空军虽然也装备了不少的b13以及b7系列的轰炸机,但是数量一直不算太多,而且基本上都是部署在西北前线,主要配合装甲部队作战,两款系列五六个型号加起来也就五百多架,远远没有空军中的高空轰炸机那么多,b11四发重型轰炸机的装备数量已经超过了一千架,成为了中国空军的主力轰炸机,而b12双发战术轰炸机数量少一些,但是也有五百多架。加上旧式的b8轰炸机,实际上中国空军里头轰炸机的比例是比较高的。

    中国空军的发展理念一直都是作为攻势空军而存在,空军的最高目标就是向敌人头顶上投掷炸弹,围绕着这个目标发展出了各种军用飞机。

    比如在某些人眼中是空军核心的战斗机,实际上在中国空军的眼中,战斗机的重要性远不如轰炸机那么重要,战斗机的作用就是拦截敌人的轰炸机,给自己的轰炸机进行护航。

    所以具体到战斗机的设计上也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比如f4这款三十年代中期服役的战斗机,就是一款非常典型的护航战斗机,设计目标很简单,那就是执行低空拦截,低空护航等任务,作战高度比较低,因为那时候不管是中国空军还是海军的轰炸机,飞行高度都比较低,尤其是前线支援飞机的那些俯冲轰炸机飞行高度都是比较低的,所以在三十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空军的战斗机极为注重中低空的格斗性能,但是一旦高度太高的话,那么性能就会急剧下降,空军的f4战斗机在中低空性能上非常不错,但是一旦高度上升到了七千米以上后,那么就是急速下降了。

    而这个时候就出现问题了,中国空军中那时候正在大量装备b11重型轰炸机,而b11重型轰炸机的作战高度可是能够达到上万米,假如要给b11重型轰炸机进行护航的话,除了航程需求外,也需要新式战斗机具备优秀的高空性能。

    而这就是f5战斗机的设计来源,目的非常简单,那就是给b11重型轰炸机护航,所以一开始的设计目标就是提出了f5战斗机必须拥有超过三千五百公里,因为b11重型轰炸机的航程达到了四千公里,护航的战斗机要是航程太短那谈何进行护航的。另外就是要求优秀的高空性能,因为b11轰炸机的巡航和作战高度都非常高,当初设计的就是利用高空优势来避免敌军地面火力以及战斗机的拦截。

    在b11轰炸机设计和制造的年代,可没有什么战斗机能够达到上万米的作战高度后还能够保持优良性能的,而且b11轰炸机自然也拥有大量的防护火力和结实的机体。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在1940年的今天,航空技术的发展在这短短几年内发展比整个二十年代都要快的多,各国一大堆优秀的战斗机在三十年代后期试飞或者服役,英国的喷火和飓风,德国的me109,日`本海军的零战,这些飞机的性能都是不逊于中国在三十年代中期服役的f4战斗机了。

    也正是各国先后服役先进战斗机,迫使中国为了保持战斗机的性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