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船体的各个部分。由于有了电焊技术,船体的自重减低了很多,坚韧性上升了不少,而且对于各种复杂的造型也有了处理能力,唯一的缺点,就是现在基隆船厂的熟练电焊工人还不够,严重影响了造船的进度。不过这个缺点会随着时间慢慢变成优点,等到有了足够的技术工人,电焊的造船进度会大大超过铆接的造船速度。
“基隆级”驱逐舰的吨位位于当代的炮艇雷击艇和巡洋舰之间,火力和装甲完虐炮艇和雷击舰,但是略微逊色于巡洋舰。不过由台湾自行研制生产的120mm60倍径舰炮和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火炮口径和装甲厚度的不足。经过试验,台湾产的120mm60倍径舰炮的穿甲能力和射速都高于当时的英**舰装备的152mm舰炮,而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甲,也能媲美德国克虏伯装甲采用的渗碳表面硬化镍镉合金钢,而且比克虏伯装甲要轻不少,在热处理和防腐蚀上还要更好。
第一批“基隆级”驱逐舰共计建造3艘,计划建造时间在8个月到1年半之间,具体时间要取决于电焊工的培养进度。建成以后,这3艘驱逐舰将加入台湾海军,分驻在基隆和刺桐,作为巡防和训练的主要舰艇。由于刘芾在这款驱逐舰上装备了由潜艇声呐改装的舰艇声呐,“基隆级”驱逐舰还是一款可以反潜作战的水面舰艇,估计也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款反潜舰艇吧。由于刘芾是从潜艇起家,所以对于反潜也有着非常固执的执着,虽然现在还没有潜艇可以让“基隆级”去反,但是刘芾计划用自家潜艇还训练自己驱逐舰的反潜作战能力。用刘芾的话说就是:古人云,闲了置忙了用。
最后要说明的是,这款驱逐舰还特别配置了水雷投放装置,如果需要布雷,“基隆级”驱逐舰就可以最多带着130颗水雷,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准确均匀的布设在制定海域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