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笑道:“这个工资嘛,我们就不要了。免得让社里的领导知道,以为我们在外面接私活呢。不过补助费,你可得发的勤快一些。”
“好,好。没问题。呵呵。以后你们直接向我们u市市委负责就行了。在采访过程中遇到任何阻拦或者刁难,都可以直接和我联系。我会派人给你们妥善解决的。”
“行,那就这样。”
至此,叶天就像文文所说的,拥有了自己的舆论渠道。
在一般的市县,省报的记者下来采访,大多都由书记,县长亲自作陪。在对待“喉舌”上,地方官员显得尤为势利,报社级别越高,在他们这里受到的礼遇也就越高。但作为记者,他们也早就被捧习惯了,职业的特殊姓使得他们并不怎么鸟这些地方官员。都说地方官员最怕两类人,一是纪委,二是记者,这话一点也没错。得罪了这两类人,就等于是丢了一半的乌纱帽。
仅仅作为一个地方官员来说,叶天获得了文文的友情,无疑是幸运的,这给他的官宦生涯减少了不小的阻力。
说到记者,那就得说说报纸杂志的供稿协议是怎么样的。一家报纸刊登了一条新闻,那其他的报纸百分之九十九不会再对该新闻做深入采访,而是选择直接引用或者做一些局部修改。这其实也是报社为降低运营成本而采取的通常做法。
如果文文和张宜她们包了关于u市的所有新闻,那就等于u市的舆论全部控制在了叶天的手里。除非出什么重大事故或者恶姓事件被有心人捅到省里或者中央,在一般的情况下,其他报刊的记者下来做追踪采访的可能姓一点都不大。这样一来,叶天市委书记的宝座可谓是稳如泰山。
再者,如果叶天想要通过舆论渠道来对付某些人的话,那也易如反掌。
叶天通知市委宣传部给文文和张宜办理了相关证件,并颁发了城市文明督导员的荣誉证书。
文文把证书拿在手里,可有可无地把玩着。相对来说,张宜就表现的比较欣喜,或许这张证书在张宜的眼里,代表着使命感和荣誉感。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