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劫掠,让军队无法抽调,耗费军需无数?”
刘备再摇头,周瑜沉默一会,再问:“可是朝廷动荡不休,大人想剪除后患后,全力西图?”
刘备高声长笑,道:“你能想到这些,说明你比那些元老们眼光长远。沮绶也会想到这些,但他一定认为我们准备不够,故此劝阻。不过,真实的理由是:市场。”
周瑜讶然,半晌才反应过来:“大人这一仗,竟是为商人打的。”
刘备郑重地点点头,道:“不错,青州重商,这几年虽然大力提倡,但儒人们轻鄙的风气仍未完全扭转,比如,你就没有想到这点。”
周瑜好奇地问:“大人能详细解释一下吗?”
刘备答:“你没有注意到这几年税收在不断下降吗?农无税,我们的税收就必须依赖商人,军队的存在,就必须是为商人开拓市场。青州几年前打开了南方的徐州市场,荆州市场,然而,乱世里人们的财力有限。这几年,青、冀州粮食丰收,幽州牧场牛羊满圈。
青、冀、并、幽对外界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小,单方面倾销导致工场、作坊生产的东西堆积越来越多,尤其是我们的水磨、蒸汽冲压机等设备都是专管设备,禁止向外界销售,工场、作坊的产品外销不畅,导致他们的销售不旺。他们的收入减少,必然导致官府的财税减少,目前,已经到了危机时刻,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刘备马鞭遥遥一指西河,道:“我上次来西河,看见的汾河波涛汹涌,就在想,此地真是美稷之地,若我军占领了此地,在汾河上架上水磨,纺布织衣,养羊牧马,我们青州的各项产品,必能大大增加。此外,有了西河这一生产基地,我们的船队就可以直下南洋,将多余的物资销售给大秦国,如此,青州的财税也就上涨。有了财税支持,我们可以养更多的军队,牧马天下。”
刘备此处说的是应付青州生产过剩危机的对策,那时代尚未有生产过剩的理念。然而,经过几年的发展,青州的生产能力已趋近过剩的边缘。乱世里,人们的购买力本来就不大,青州单方面的倾销,让南方市场渐趋饱和之态。此时,应付的方法只有两种,一种是战争,利用战争消化剩余物资,另一种方法是开拓新市场。刘备的匈奴之战,就是把大家的主力里吸引到战争中,战后,西河的开发需要两年,这中间需要消耗大量物资,等西河开发完毕后,下南洋的船队准备妥当,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陆的市场即将被打开,如此,经济就走向良性循环了。
“最重要的是,沿汾河顺水南下,我们可以抵达风陵渡,风陵渡的对岸就是潼关,别看曹孟德在弘农郡打生打死,一旦我们占领西河,顺水而下,长安城都在我们的威胁之下,攻击西河,也就是迂回西进……”刘备意犹未尽地止住了话头,微笑着瞥着周瑜。
周瑜恍然,随即感到鬼气森森,毛骨悚然地看着刘备,连连打了几个哆嗦。
同日,伊籍在青州护兵的陪同下,于江夏登船,顺江水向下游航行。
“船行于何处登岸?”伊籍询问。
“长江口,丹徒县?”
“然后呢?”伊籍再问。
“换海船,到连云。那时伊先生可自行决定行程,若是愿意继续走海路,我们在龙口登陆,否则的话,从陆路走,一路在青州管治下,也很安全。”
“丹徒也在青州的管治下吗?”伊籍从话中听出了苗头,询问道。那时,长江口上的县城还是丹徒县,南通以及上海,都是后来由泥沙堆积形成。
护兵恭敬地回答:“丹徒县属于孙讨虏(孙策)将军管辖,不过,丹徒码头也是由几个青州老兵花钱买下来的,他们去年合伙扩建了丹徒码头,现在,那码头既可以停海船,也可停江船。”
伊籍随口说:“孙讨虏怎会容许青州老兵买下码头来?”
“那县尉原来是青州人,孙讨虏征讨江东,需要从青州购买大量军械,有人愿意出钱,他如何不肯?现在,不光是丹徒,主公欲下南洋与大秦交易,青州尽人皆知。孙讨虏将军一路南下,青州许多商户都在合资购买沿海的港口,已备今后船只南下时补给。”那护兵满脸的羡慕:“等我退役后,也与人合股购买个码头,哈哈,那时,我就可以坐在那里数钱了。”
伊籍好奇地问:“青州商人富甲天下,买码头建港口,若有利可图,怎会轮到你们这些老兵?”
护兵骄傲地说:“建码头离不开砖石、水泥与钢材,砖石、水泥好买,钢材嘛,那时管治商品,只有我们这些老兵通过会社才可以买到,商人想建码头,合伙人中没有老兵,行吗?”
伊籍点点头,不再询问,转过身来,目视着岸边飞逝的景色,陷入了沉思。
四月初十,刘备抵达了襄桓城,关羽、张飞等将领已追上了大部队。
青州的军制各军团没有常设的军团长,平时军团的工作都由副军团长负责,战时由督军府发布军团长的任命,各军团长带着自己的参谋班子,到达军中,一整套战时指挥系统就建立起来了。
刘备在襄桓城歇息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