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走向统一 第五十节(2 / 3)  商业三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强,孙权的兵确实依靠宗族势力建立的,那些士兵全是同姓族丁,战斗力极其顽强,主公不可不察。我建议,主公还是在此等待援兵,再图南下。”

    刘备一声冷笑。孙权的兵战斗力顽强吗,二十万大军就不会在逍遥津被张辽数百人杀的鬼哭狼嚎。张辽是在夜里,从孙权野战军营的窦门杀入的。

    “我在洛阳,得卢师提醒一句话”,刘备讥笑着说:“他说:天尚不全。我就此豁然明朗。袁术、孙权都是世家子弟,他们学术渊博,不过,这种学术是亡国之术。对于军法来说,他们学习的是所谓‘围三缺一’、‘天尚不全’那一套。野战,居然给敌人留下防御空隙与死角。这种战法,搁在都是用易经玄学武装下的军队对战上,自然不吃亏。可是,让他们遇上不学无术的军队,只要对方不知道‘易经’是何物,他们必然大败(此所以我们与异族军队战斗,屡战屡败的原因)。

    我却不同,我不但知道易经玄学其博大精深的荒诞之处,还知道秉承玄学理论下的弱点所在。我所带的骑兵,马蹄铁上决不会缺一个蹄钉,长途奔袭,相互缠斗,袁术算权的骑兵绝不如我。野外扎营,对方露出破绽,我绝不会因手软不敢进攻,窦门放置的神灵,对于我们信仰父神的士兵来说,绝不是障碍。子布,谁敢与我为敌,你就看我批亢捣虚、摧枯拉朽吧。”

    刘备意犹未尽,恨恨地说:“谁敢对我‘围三缺一’,我让他看看青州信仰坚定的士兵,是如何通过缺口源源不断地获得补给,还要出击对方,击溃对方围困的。

    我此次下南方,所惧的,就是怕袁术、孙权不学无术,越是不学无术,他们越不会亡国之术,越喜欢搞奇淫技巧,那我可真要一座座城打下去了。好在,这俩人都是世家大族中的优秀者,而那种学术越学习越白痴。跟两个白痴打,九个旅团还不够吗?”

    刘孙竞争,已经不是同在一个高度了。

    想当年,日本人就很清楚中国易经思想武装下的军事弱点,为此,多年来,日本人总是向中国鼓吹易经思想的博大精深,但自己却从不贯彻实施。就为了让中国人把弱点摆在明处,他们好再来一次甲午战争。刘备这次南下,另一个目的就是彻底摧毁荆、扬两州的易经玄学思想。故此,绝对的兵力差距,才能带给他们绝对的震撼。所以,刘备才特意在公众场合大声宣示自己的主张。

    四日后,青州水军驶入内河,在建业城登陆,当时,孙权的治城是庐江郡武昌(今湖北鄂州),秣陵还没有改名为建业,没有人认识到秣陵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有着贯穿中国中部的冬季不冻河,又毗邻出海口,此地当然是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汇地,商业位置极其重要。

    此刻,秣陵城仅仅是个小城镇,驻军不多,居民不众,看着青州兵陆续登陆,刘备嘴边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有了我强大的青州水军,经过这一次突然登陆,估计今后孙权要是不搞好青州的关系,决不敢迁都秣陵。”

    河岸边,登陆的青州兵保持搜索队形像一浪浪波涛般向前涌动,第一排士兵手持鹭型盾迈步向前,十步一歇,成蹲姿,盾后,左侧为一手持圆盾的格斗兵,右侧为一弩兵,两人随盾起伏,蹲坐。第二排士兵,自鹭型盾的空隙中,前行十步,复保持蹲姿。第三排士兵再度越出……如此反复,整个青州兵队形像起伏不定的波涛,滚滚向前。

    秣陵城门,守门士兵从刚开始的震惊中平复,随即声嘶力竭的高喊:“敌袭!敌袭!关城门!”

    一名秣陵尉官呆了片刻,马上抢步上前,以刀背重重责打发出警讯的士兵,:“乱叫什么,没见到对方打的是熊旗吗?中原大地,除了玄德公外,谁敢打熊旗?各位,列队恭迎玄德公入城。”

    城门士兵迟疑着,磨磨蹭蹭的站成了两列纵队,垂头丧气的等候着青州兵入城。一名城门士卒不甘心的嘟囔着:“以前看着青州商人觉得他们就够趾高气扬的,今日见到青州兵,方才明白青州商人实在是谦逊——什么叫拽,这些青州兵才叫拽。”

    层层递进的青州兵杀气腾腾,在秣陵守卒面前个个显得如狼似虎。城门守卒们既羡又妒的望着青州兵推进,全然没有反抗之心——毕竟刘备名义上还是孙权的盟友,高层发生的芥蒂,底层士兵哪里清楚。

    不一会,青州兵开始依序入城,刘备骑着一匹赤色战马引领着部下走入城门,刚才那名责打城门守卒的秣陵尉官啪的一个立正,右手击胸,行了一个青州军礼:“向您致敬,我的主公。”

    刘备闻言,勒住了马缰,上下打量着那名尉官,缓声问道:“青州人?报名!”

    那尉官直挺身子,再度行一个军礼,高声响应:“青州北海郡视同功民张狗儿向使君大人致敬!”

    所谓视同功民就是青州的雇佣兵,在扬州地界立了战功之后,依据刘孙协议回家乡登记后,被青州承认功民身份的人,视同功民也叫侍公民、准公民,与青州本土公民享有等同的阶层待遇,但没有被选举权。

    刘备缓缓的挨个打量着城门守卒,下令:“张狗儿,带陈到将军接管秣陵城防,自今日起,秣陵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