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八章 埋伏(2 / 4)  大奉打更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封是二叔和婶婶滥竽充数。而现在,仅是女孩子,就有七封信,再加上李妙真,那就是八封信。

    许七安为自己鱼塘事业的发展而欣喜。

    妥善保管好物品,许七安离开房间,先去了一趟杨砚的房间,沉声道:“头儿,我有事要和大家商议,在你这里商谈如何?”

    杨砚还在盘坐吐纳,闻言,皱了皱眉,本能的反感修行被打扰,但还是缓缓点头:“可以。”

    许七安当即命令吩咐一位银锣,去把褚相龙和三司官员请来房间。

    在桌边静坐几分钟,三司官员和褚相龙陆续进来,众人自然没给许七安啥好脸色,冷着脸不说话。

    习惯和稀泥的两位御史中的一位,笑道:“许大人召唤我等何事?”

    “我要调整路线,改走陆路。”

    许七安语出惊人,一开场就抛出震撼性的消息。

    “这不可能!”

    褚相龙率先反对,语气坚决。

    有了上次的教训,他没继续和许七安掰扯,负手而立,摆出决不妥协的架势。

    “许大人可别胡闹,再有一旬,我们便能抵达楚州。该走陆路的话,半个月都未必能到。”大理寺丞哼道:

    “你虽然是主办官,但也不能胡作非为,随心所欲。”

    正常的指令,他们可以迁就、忍让许七安,承认他这个主办官的地位和威信。但这不包括随意更改路线。

    水路改陆路实在太麻烦,要安排马匹、马车,以及运输车,毕竟这两百来号人,人吃马嚼,不可能轻装上阵,所以当初使团才选择更快捷、方便的水路。

    其次,在行军打仗中,只有最高将领才能更改路线。使团虽不是军队,但更改路线依旧是大忌。

    刑部的陈捕头望向杨砚,沉声道:“杨金锣,你觉得呢?”

    杨砚面无表情,“确实不妥。”

    连同为打更人的杨砚都不赞同许七安的决定,可想而知,如果他一意孤行,那就是自找难看。就算是其他打更人,恐怕都不会支持他。

    “哼!”

    褚相龙冷哼一声,道:“没什么事,本将军先回去了,以后这种没脑子的想法,还是少一些。”

    刑部捕头审视了许七安一眼,道:“褚将军且慢,不妨听听许大人怎么说。”

    褚相龙回过身,诧异的看着他。

    能做到刑部的捕头,自然是经验丰富的人,他这几天越想越不对劲,起先只以为褚相龙随使团一同返回北境,既是方便行事,也是为了替镇北王“监视”使团。

    毕竟这次使团前往北境,查的案子,既有可能是针对镇北王。

    可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如果随行的只有褚相龙便罢了,王妃也随行的话,不应该是派遣一支禁军护送北境吗。

    为何与他们混在一起?

    船上全是男人,亲王的正妻与他们同行,这多少有些不合理。

    大理寺丞忍不住看向陈捕头,微微皱眉,又看了眼许七安和褚相龙,若有所思。

    呦,不愧是刑部的捕头,比文官们要敏锐的多许七安把手里握着的地图展开,看向褚相龙,问道:

    “褚将军,王妃怎么会在随行的使团中?”

    刑部的陈捕头,都察院的两位御史,大理寺丞,齐刷刷的看向褚相龙。

    许七安这个问题,问出了他们心中的疑惑,或好奇。

    “王妃去北境与淮王相聚,有何问题?”褚相龙眯着眼,锐利的盯着许七安。

    此事瞒过不同船而行的众人,他清楚一点。也没必要隐瞒,只要悄悄离开京城没人知道,目的就达到了。

    “本官是使团主办官,为何之前没有收到通知?”许七安又问。

    褚相龙淡淡道:“只是小事而已,王妃借道北行,且身份尊贵,自然是低调为好。”

    “既然王妃身份尊贵,为何不派禁军队伍护送?”

    这时,陈捕头突然问道。

    “是啊,官船鱼龙混杂,若是知道王妃出行,怎么也得再准备一艘船。”大理寺丞笑呵呵道。

    “唔确实不妥。”一位御史皱着眉头。

    这群老狐狸褚相龙扫了眼三司的官员,心生恼怒。

    前些天,他们还表现出对许七安的敌视,并暗中示好自己,然而,一旦遇到可能对自身不利的事,他们的态度立刻暧昧起来。

    见褚相龙不说话,许七安冷笑一声,环顾众人,说道:

    “正如陈捕头所说,如果王妃去北境是与淮王团聚,那么,陛下直接派禁军护送便成。未必偷偷摸摸的混在使团中。而且,竟还对我等保密。几位大人,你们事先知道王妃在船上吗?”

    大理寺丞和两位御史摇头。

    许七安又道:“那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大理寺丞连忙追问,道:“许大人有话直说。”

    许七安掷地有声:“这意味着可能遭遇危险,比如伏击,针对王妃的伏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