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4章 该卖什么价?(2 / 2)  兴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宰相门第”,时穿家中有知名的女学,自己还编写过女学教材,而白虎山时家还有自己的族学,这在古代,算得上是深厚的书香门第了,如今自己的女儿草草嫁了,真是亏待她了。看来自己这个黄氏,还不如海州商户出身的黄氏明白事理。

    这就是宋代,黄爸的悲哀其实是宋代好色官员的普遍悲哀。宋代是个不贪污的时代,这时代的贪污连坐制度使得官员做官期间,几十双眼睛盯着。而沭阳县县衙哪些种菜的菜陇,也时时提醒县官要注意廉洁。“爸爸是李刚,开车撞死人;爸爸是蔡京,武松宰了他”的实例,让官员头上仿佛悬了把刀。

    没错,大宋官员俸禄优厚,在这方面,明清时代官员只能仰望着他们流口水,但如果你多养几房小妾……那你只有种菜去了。

    这是个剩男剩女格外多的时代,严格的《户婚律》下,良人不会做妾,妾室其实都是打工妹,用自己的身体赚钱而已,所以谈什么情爱?若是没有时穿的财富,妾(二奶)养多了,即使身为县长,也就是黄爸一样的寒酸窘迫,还不及现代一个县尉(政法委书记)潇洒。

    这就是“弱宋”。

    可怜蒙县尉对此是很有体会的,他在体制内混了许多年,眼看快要退休了,不过财产数百贯土地三百亩。而那些土地还是临到老了,从方举人那里黑来的。而他之所以退休后要去崔庄隐居,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做捕头多年,黑白两道得罪了不少人,年老没什么财富积累,不得不靠时穿这个凶人庇护,所以他必须对时穿的招呼打起精神应付。

    另一方面,是因为崔庄富饶,自己手头没多少钱,待在城里一是不安全,二是坐吃山空,那些钱不经花,唯有到了崔庄才能不断钱生钱。

    因为手头钱不多,刚才大家议论“以海为田”,蒙县尉心动不止,但终究还是忍住了冲动——如今自己家中两个孩子,娶妻生子是个大花销,更况且自己还想娶一个妻子照料……你看时穿时长卿娶亲花了多少钱,聘礼价值十万贯。自己那点钱,真是不好意思显摆。

    胡思乱想中,蒙县尉听到黄太公继续说:“其实我今天来还有一事……昨日我哪管家说,你宴席上用了很多玻璃器皿,怎么,海州又出了一家做玻璃的?”

    时穿一指施衙内:“就他”

    黄太公沉思片刻,大呼:“呈上来”

    几名黄氏家丁立刻搬上来一张大镜子,黄太公指着半人高的镜子,得意洋洋说:“好叫时大郎得知,我家作坊近日依法炮制出‘等身镜’,与人身体大小相仿。

    大郎知道当今官家做的琉璃金瓶吗?我们的等身镜有金质的,银质的,大郎给说个价,算算这点东西该怎么卖?还有,你通往京师的货船,每船给我留五料的舱位,今后我每船发送京师五料的镜子,你觉得怎样?”

    银镜嘛,当然采用时穿介绍的银镜反应制作出来的,镜面很光滑;金镜则完全采用宋徽宗制作金瓶的手法,用水银溶解黄金,在玻璃上鎏了一层黄金膜。不过……古人做事就是不靠谱,无论银镜金镜,镜子背后的镀膜都不曾加上保护,以至于即使搬动这么短的距离,银镜金镜背后的镀膜都有缺口,显得有点斑驳。

    这也许就是黄太公找上门来的原因。

    时穿在脑海中搜刮着镀层保护膜的机理,神态悠然的问:“黄氏每月自己生产多少玻璃板?”

    黄太公显得很自傲:“不多,可我黄氏的基业在于茶叶,玻璃只是副业。虽然生产不多,但用来制作镜子足够了,这也多亏了时大郎进献的的方子。”

    “这玻璃镜么……”

    “鎏金鎏银的”,黄太公好心提醒:“当今官家的金瓶什么价?那是无价之宝啊,我黄氏不追求无价,可是镜子鎏得是金银,总的卖出一个金银价来吧?。”

    第324章该卖什么价?, @Ya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