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面对困难的时候,老师的眼睛还会指导我。一次,一道作文题把我难住了。我左思右想就是理解不了题目的意思,有些烦。这时,老师给我投来鼓励的目光,像是在说:“遇到困难不能后退,要勇往直前,勇敢面对它,这样成功才会属于自己!”老师的眼神给了我力量,让我有信心!
老师的眼睛会说话,他的眼神不止我一人看得懂,我们全班的同学都看得懂!老师的眼睛告诉我们:不求一跃千里,但求日进一步!老师的眼神让我们一天进步一点,一天比一天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明白一个人的感受要比明白真相更重要。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话多并不见得有效,动作眼神的交流,可让对方直接感受到被关爱,使对方突然受到感动。有句话说得好:人心是土地,感动是泉水。感动是泉水,涓涓流入孩子的心田,使孩子的心灵得到洗礼。感动更是一种养分,滋补着幼小的心灵。
要孩子感动,自己必须先被感动,感动是不能提前准备的,如同做梦一样,因此也没有必要在事后对它做一番精彩的归纳、总结或者赏析。所以,教师为身边学生的人和事触发,要有感动。
孩子感动的来源,是教师的真心去爱,真心去交流。用爱润物,物会感化;用爱育人,人会感动;用爱奉献,收获立竿见影。
爱需要对学生的接纳和理解,更需要的是奉献。因为,教师的职业就是奉献爱的事业。如果我们不去接纳,不去理解孩子,他会受到感动吗?只要教师尊重和理解孩子们的那份纯真的情感,学生和教师就会一起感动!
举一个小小的例子,石峪小学的学生都是走读,早晨在家吃了饭再捎上一顿饭到学校。上午放学以后,学校里有开水。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茶缸水碗,摆在
教室门前那块长长的水泥板上。值日生打来了开水,用舀子一个一个地给他们舀上。他们再端着水走进教室,来到自己的位子上,拿出早晨捎的饭来吃。王学奎和陈玉梅总是不放心,常常是守在旁边一直看到同学们都开始吃饭了他们才离开,回到自己的宿舍去吃饭。
有一天上午,王学奎看见四年级二班一个名叫李奉伟的学生只坐在位子上喝清水,没有把饭拿出来吃。王学奎和陈玉梅走上去,王学奎问他说:“怎么不吃饭?”
李奉伟的眼圈儿马上红了,吞吞吐吐地说:“不想吃。”
“不好受?病了吗?”陈玉梅的手马上伸过去,把手背贴在他的额头上,“不发烧,这是怎么的?”
“走,到卫生室找医生去。”王学奎马上做出了决定。一只手轻轻抚摸着他的头这样说。
这时候,李奉伟的眼泪已经流出来了。旁边一个和他同村的学生开始替他解释,说李奉伟的母亲病了,昨天晚上去了医院,今天早晨还没回来。李奉伟连早晨饭都还没有吃,就来上学了。
王学奎、陈玉梅马上被感动了。两个人一齐夸奖他知道好歹,学习积极,异口同声地说:“李奉伟,咱们一块儿上我们那里去吃!”
李奉伟流着眼泪摇头,他哪里好意思上老师那里去吃饭?王学奎考虑到小学生和老师一块儿吃饭不得劲儿,他就掏出来一块钱放在他的面前,说:“你拿着上街上买两个大包子吃去吧。”
石峪小学就设在石峪村,这一天正好是逢石峪集,王学奎知道街上有卖大包子的,五毛钱一个。李奉伟不要,就说是不想吃。两顿饭不吃,到下午怎么上课?小孩子光知道在老师面前维护自己的脸面,不知道下一步自己的艰难。
王学奎的心里很清楚,知道他是自尊心强,觉得要了老师的钱,还的时候老师不要,那就还不如挨饿好受。
“你拿着钱去买着吃了,等你有了钱再还我还不行吗?”王学奎把钱往他的面前推了推,可以看出他的满心满脸都是真心实意。
“小孩子长身体的时候,挨了饿就长不高了!”陈玉梅这样吓唬他。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李奉伟当然感动至极。他艰难地伸出了一只手,把钱拿过去。嘴里说了一声“谢谢老师”,就一溜烟似的跑出了教室。
结语:
感动是泉水,童心是土地。
生根发芽快,爱心是种子。
心换心温暖,掺假就不出。
心田灵性高,丰收靠关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