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4 / 6)  新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用这种方法,那么好的技术可能更容易由学校层面进行推广——虽然石越这个时候心里也并没有底,但说什么也得试一试。他不能向皇帝解释这么多,只好笼统的答道:“陛下,以臣之浅视,认为技术学校的普及,非常的重要。”

    赵顼心里自是难以明白,见石越坚持,不由玩笑道:“拗相公之外,又有一个拗学士。既是卿坚持,朕也准了。每年国库能多收一点登记费,朕不会反对的。”

    石越见皇帝取笑,也笑道:“反正收的是有钱人的钱,微臣也不会于心不安的。”

    君臣二人对视一眼,不由齐声哈哈大笑。

    ※※※

    四月份的这场大雨,整整下了三天之后,天气终于开始放晴。

    新婚的王倩比她的姐姐要幸福得多,桑国对于能够得到前宰相的垂爱,几乎有点受宠若惊,上上下下对王倩都非常的客气。而桑充国也称得上是个如意郎君。若说还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少了一个诰命。但是王倩对这个并不是很看重。

    给公公、公婆请过安之后,王倩无所事事的在院中和丫头们踢绣球玩耍。忽见桑充国取了披风,似是准备出门,她连忙丢了绣球,迎了过去,笑道:“桑郎,是要去学院吗?”

    桑充国点点头,心不在焉的答道:“嗯。”

    “出什么事了吗?”王倩立时便注意到桑充国神色的不正常。

    桑充国苦笑着摇摇头,说道:“刚刚欧阳公子来过,告诉我朝廷今天正式颁布《诸州县兴学校敕》,并且把内容抄给我看了。”

    王倩从桑充国手中取过披风,亲自给他披上,一面笑道:“这是好事呀。范文正公、我父亲,都是想要兴学校的。无论由谁来完成,我父亲一定都会很高兴,这不也是桑郎的愿望吗?”

    桑充国奇道:“你怎么说便是我的愿望?”

    “桑郎若不愿意大兴学校,何苦在京师费尽心思办义学?”王倩调皮的眨眨眼,笑道。

    桑充国微微点头,笑道:“这倒是。”但立时又皱了眉,叹道:“不过你不知道这《兴学校敕》的内容,政事堂的相爷们……”说罢,又摇了摇头。

    王倩见他大不以为然,心中一动,笑道:“桑郎,可以给我看看那份敕吗?”

    “那又有什么不可以的?”桑充国一面从袖子中取出一卷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纸来,递给王倩;一面挽着她,到院中藤椅上坐了。

    王倩垂首细细读了一遍,她记性甚好,生性聪明,虽然比不父兄可以一目十行,却也较旁人快出许多。读完后,蹙着柳眉想了一会,突然望着桑充国,问道:“桑郎,你是准备反对这份敕吗?”

    桑充国沉吟一会,说道:“反对倒谈不上,根据《出版条例》,似这样的敕令,不涉及军机大事,朝廷未曾明令禁止议论,《汴京新闻》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至少可以帮助朝廷拾疑补阙。”

    “那桑郎的意思,还是管了?”王倩眨眨眼,认真地问道。

    “是。有些话,不能不说。”桑充国慨然道:“若按这个敕令执行,从此穷人读不起书。或者说,如果穷人的成绩在一百人中不能成为前二十名,不仅仅生活无着落,还要缴纳学费,这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王倩微微点头,柔声说道:“桑郎说的很有道理。贫穷之户,如果要读到县学,往往需要举家举族之力供给,待入了县学,这才由朝廷供给,从此可以不需要家人族里负担。若按这个条例,那家贫而资质仅是中等之人,需要由家人族里负担到学院毕业,的确不太公平。而且朝廷舍不得出钱办蒙学,政事堂诸公,见识远不及桑郎。”

    “难得娘子有这等见识。”桑充国竟是大起知己之感。

    王倩抿嘴一笑,道:“但是,桑郎,你可知这个敕是谁写出来的?”

    “谁写的?”桑充国接过敕令,看了一会,摇摇头,道:“欧阳公子说是中书门下颁布的诏书。”

    王倩微微摇头,轻轻说道:“若是妾身没有看错的话,这是石子明的政见。”

    “何以见得?”桑充国心里倒并不意外,只是他不知道王倩何以如此肯定。

    “从敕令的详细程度,执行方法,以及技术学校等等,无一不可看出石子明的印记。妾读过石子明的全部著作,还有一些奏疏,家父也常常提起他。相信妾身不会看错。”王倩淡淡的笑道。

    桑充国心中对王倩更是佩服,叹道:“欧阳公子也和我说过这种可能,娘子若是男子,必是国家栋梁。”

    王倩被丈夫夸奖,俏脸微红,垂首不语。桑充国见她娇羞不可方物,心中不由一荡,将她拥入怀中,笑道:“可惜今日不能多呆,学院报社琐事太多。”

    王倩轻声问道:“桑郎,你明知是石子明的政见,还要公开质疑吗?”

    桑充国长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子明在《三代之治》中,说要让人人都可免费入学,要让贫家子弟能凭自己的能力博一个出身,可是他高居庙堂之后,却似乎把《三代之治》中说的种种理想,忘得一干二净。真是让人失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