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6 / 6)  新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没有嫌隙,他当年名声,仅次于狄武襄,若然公子在皇上面前推荐他,他必然感激——不过此人眼高于顶,若不能让他心折,他反要来轻视你,而且用他,不免得罪韩绛;种谔时运不济,也是被贬在外,他和韩绛关系也好,公子若要用他,只要皇上答应,他必然乐意听从。”

    石越想了想,说道:“兵者,国之大事,不可苟且。先写封信,试探了解一下郭逵的看法,若是意见不同,终不能勉强。”

    “也好。军事方面的改革,是一个单独的系统,我们先想办法让朝廷接受公子的官制改革方案。”

    二人正要继续讨论,侍剑急匆匆走到门口,说道:“公子,舅爷求见。”

    “长卿?”

    “长卿?”

    石越与李丁文对望一眼,暗道:“他来做什么?”

    ※※※

    “子明。”

    大雨过后,树叶比平时更加新绿。石越与桑充国在南郊外的一片树林中并绺而行,带着雨水珠的树叶,在微风中摇晃,一不小心,水珠就像骤雨似的落在二人的头上。但二人都似有无限的心事,竟然丝毫没有觉察一般。

    “嗯,长卿,你找我出来,一定是有事吗?”石越觑见桑充国神色,已知他一定是有什么话想对自己说。

    “嗯……的确有事。”桑充国故意不去看石越,自顾自地说道:“今天,我看到了朝廷颁布的《诸州县兴学校诏》……”

    “有什么问题吗?”

    “我、我听说这是子明你的政见?”桑充国突然停止马,转头望着石越,问道。

    “不错。”石越淡然笑道。

    “我有点不明白,这份敕令,和子明你在《三代之治》中说的,完全不同。”桑充国注视着石越,质问道。

    “的确不同。”石越已经猜到了桑充国的来意,淡淡一笑,说道:“长卿,《三代之治》中,有些构想,是要几百年的时候去实现的,我所做的,是第一步。”

    “可我认为这一步,太不公平。”

    “为什么这么说?”石越奇道。

    桑充国道:“你可知道贫穷的人家,都以读书上进为唯一的出身之道?他们往往是一家,一族,支持最有希望的几个人,去读书,十年寒窗,能中进士的,是其中极少的部分,大部分,便止于县学。这些人的资质,不过中等,也许并不能得到前面二成的奖学金,对于这样的人,你要他们如何选择?继续读书,家里族中,供不起了;若不读书,十数年的功夫,尽皆付诸东流……”

    石越点点头,低声说道:“我知道。我听说有些人甚至只能喝粥度日。但是,长卿,我问你,在此之前,全国究竟又有多少地方有县学?范文正公读书,要断齑画粥,像这样的杰出之士,若依我的法子,便可以有一份保障,使他们不至于因为生活所迫,而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杰出之士,始终只是少数。还有中人之资的人呢?他们也需要有一个希望。”

    “中人之资,若按绝对人数算,这个法子施行之后,也会比前受益的人多。”石越冷静的说道。

    “未必,你可没有限制那二成人中有钱人的数量,若有什么情弊,谁又能料到?难道你便能说可杜绝?”桑充国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