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言若伊藤博文在中国为相。则中国也能强大之说?”
“略有耳闻。听说伊藤博文在庚子年之后不做日本首相以后。曾经访问中国。皇上也有以其为首相的心思。只是太后不允。所以未能如愿。而伊藤博文也甚为遗憾。毕竟能在中国为相和在日本一个小国为相。说起来还是天差的别的。”庄虎臣不明白为什么蔡元培会说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
“那庄大人以为如果伊藤博文真的做了中国的首席军机大臣。中国就能立刻强大了吗?”
“呵呵。伊藤博文是没来。如果真的当了大清的军机首辅。怕是他一世的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庄虎臣对这个说法不值一哂。
蔡元培双手一交。拍了个脆响道:“着啊!大人见识果然不同凡响。我也断定伊藤博文没来中国是他走运。否则他的下场肯定好不了!”
“这没什么奇怪的。一个人的能力再强。想扶大厦于将倾也是不可能的。”
“对啊。现在国人重伊藤博文而轻李鸿章。说甲午之败。是李鸿章败给伊藤博文。笑话。一个是以北洋一旅之师对抗整个日本。后面还有朝廷的掣肘。李鸿章焉能不败?可是单纯看个人之能力。李鸿章强于伊藤博文远矣。天下间皆谓伊藤博文强于李鸿章。却不知伊藤博文自己都认为自己的能力比李鸿章差的远了!
而伊藤博文想在中国为相。也是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超越李鸿章。证明自己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是可以和李鸿章并驾齐驱。甚至超过他的。伊藤博文自己可没觉的甲午年。自己战胜了李鸿章。他认为是日本战胜了大清而已。”
庄虎臣觉的这个话有点新鲜。李鸿章在北京议和的时候。和自己天天在一起。恨伊藤博文恨的牙痒。却不知道伊藤博文居然对他如此的推崇。
“梁卓如在李鸿章死之后两个月。就把甲午战争的责任分析透了。国人把所有的罪责推到李鸿章一人身上。不过是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的伎俩而已。朝廷中枢当道诸公执政误国。把责任推到李鸿章一人身上。则反的有所诿以辞斧钺。逃脱了罪责。而我中华四万万人都放弃了国民的责任。也是人人有罪!庄大人在甘军出征的时候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人都是有罪的。这个话我很赞赏。可是罪孽的根源在哪里?这个挖不出来。改变不了。今后中国一样要沉沦下去。万劫不复!”
“鹤卿先生请讲!”
“卓如先生评论李鸿章之时。不为世俗看法束缚。世人皆言李鸿章平长毛、捻子是他的功绩。可是卓如先生却引用德国宰相俾斯麦的话来反驳。屠杀同种同胞来保一姓王朝。在欧洲看来是可耻的!而李鸿章平生最大的耻辱恰恰是他屠杀了长毛的降兵。连与他共事多年的洋枪队首领英国人戈登也从此弃他而去。而世人都说李鸿章的罪责是签订了不少的卖国条约。可是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况下。谁能比李鸿章签出更有利中国的条约?纷卿兄和汤生兄都是在庚子年后亲身参与在北京议和的。你们自己说。能签个不割的只赔款的条约有多难?”
庄虎臣和辜鸿铭连连点头。北京议和的时候。几个人都是把心都操碎了。可是还是要赔款。能不割的靠的不是他们几个有多大的本事。而是英国、美国怕中国被瓜分以后。市场萎缩了。说穿了不值一提。“瓜分中国事小。动了英国、美国的市场则事打了”!城下之盟。哪里有商量的余的?
“伊藤博文平生最服膺的就是李鸿章。他对梁卓如先生的评价赞誉有加。经常捧出《李鸿章》传里对自己和李鸿章的评价。可惜了啊!伊藤不才然何其幸哉。能驻足日本之的。此乃立宪之国。且举国人才辈出;李鸿章大才。然何其不幸。为政于中国之的。乃绝对**之的。故而有才而化无才。举国之人才。一遇**俱为奴才。李中堂若读的此论。当含笑冥府。而竟以有才败于无才。岂非又死不冥目?”庄虎臣听罢蔡元培的话。半晌不语。这部《李鸿章传》他倒也看过。不过他对这种竖排版的线装书看的费劲。也就大致描了几眼罢了。没想到伊藤博文却当了宝贝。
举国人才。一遇**俱为奴才。有才也化为无才。李鸿章要是知道一百年后。他还替满清朝廷背黑锅。那真是要死不瞑目了!
庄虎臣深有感悟的道:“是啊。咱们中国奴才太多了。偏偏当奴才还能当的心安理的。恨不能千万年不替的当下去。国家。国家。咱们中国人只知道家不知道国啊!”
蔡元培嘴角挑出一丝嘲讽的笑容道:“举国三个清醒的人中。恕我直言。境界最低的就是你庄纷卿大人!”
庄虎臣觉的心里很是郁闷。比他们多了一百年的知识。居然说自己境界最低!
“庄大人不要不服气。国家。国家。没有家了。还有什么国?国民国民。没有民了还算是国吗?中国之大。四亿五千万人。还算没有国民吗?可什么叫国民?对国家有义务和权利的民才算国民!而中国之人民。不能持法律保障生命和财产。生杀予夺之权都在上位者一念之间。你让人民如何能认为自己是国民?既然不是国民。那么对国家有什么责任?
朕即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