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7章 臣民与国民(下)(3 / 3)  帝国的朝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看似公允的评价,实际上同样是建立在对李鸿章的不了解之上。只有身处这个时代,身处这个位置,才会知道李鸿章身处的困境。事实上,谁又有理解呢?即便是自己,又几岂曾理解过这个在近代国家变革的阵痛中,一身痛感苦恼之人。他波折万丈的人生,犹如近代中国的动荡起伏。在晚清李鸿章敝了长达27年最高实力的地位,是他支撑了大清帝国苟延残喘。以至于外国对李鸿章的信赖远远过紫禁城的皇帝,如果没有这样的有能之士,所谓的“我大清”恐怕早已被列强蚕食殆尽。

    即便是现在,西方人对于李鸿章的推崇也远高于自己,他们为什么会那般的推崇他?闭上眼睛,唐浩然的脑海中钢出了另一个时空中,当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传出之后,美国华盛顿邮报用标题为中国的巨大损失进行的那个报道。

    “李鸿章对于中国的意义,就如同格拉斯顿之于英国÷斯麦之于德国、迪亚斯之于墨西哥、麦金利之于美国。从孔夫子的年代直到如今,这是一场漫长的哭泣,而在世纪之交的当下,人们依然充满疑惑:中国及其4亿人民,果然诞生了如此一个伟大的人物了吗?对李鸿章公务生涯的回顾,将得出一个令人悲伤的结论:他无数次地将中国人从无知而导致的麻烦中拯救出来,却每次都被指责受贿及不忠。”

    现在,李鸿章去世了,随着他贡献了全部忠诚的满清一起去世了,也许,这枪释了他的一生。

    “陛下”

    “去天津吧!去送一送老相国吧!”

    在道出这句话之后,唐浩然一头钻进了自己的专用车厢里,关门之前交代跟过来的汪大燮说道。

    “到达天津之前谁也别来叫我。”

    “陛下,还有一份电报,是,是从京城来的。”

    又是一封电报,这是从京城来的电报,电报的内容同样是文言文只有一个核心,就是请自己进京登基,主持国政,电报中透露出了一个消息——慈喜与光绪都死了看到这个消息之后,唐浩然心情才略微轻松一些,看着电报,他知道,他的帝国在自己的手中诞生了,现在,再也没有任何可以阻挡他的力量了,即便是曾经试图阻挡他的力量,现在也在他的面前疡了臣服(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