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的老一套,政府参股、社会筹股、银行融资。
尽管政府资产委员会占有一定份额的股份,并在短期内主导企业的建设运营,但是对于柄持“公私官民平等和政府不与民争利”的法律原则,这些企业最终都会在政府收回投资后,底价甚至几于象征性的价格转售予民间资本,按照西北的惯例是民间大股东优先原则,如果这样的话!
这是一个机会!千载难逢的机会!
几乎是在司马发表政府工作报告的同时,从黑龙江至的南洋的华商巨富几乎是同时拿起电话,纷纷开始筹集资金,同时定下未来几周内前往京城的火车票、空艇票!
几乎是在会议结束之后,司马便登上了南去的专列在京汉铁路上高速奔驰着,司马一边吸烟一边看着窗外的景色,但窗外的辽阔的华北平原上漂亮的雪景显然无法吸引司马的注意力。此刻,司马的心也同样在如列车一般飞驰着。
司马个人不会忘记,早在两年前,自己就曾提出未来中国工业建设要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美好设想,按照这一设想西北将成为中国工业化输出地,尽管现在国内的实业发展迅速,但是距离司马要求仍然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直以来司马都将这个美好设想装进了心里,整整沉淀了两年,腹稿了两年,也同样期盼了两年,国家未得到统一之前,所有的设想永远只是设想,而如今自己终于可以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整个国家的工业化
“国家工业发展四年计划纲要!”
望着桌上厚厚的一摞计划纲要,这一计划纲要几乎是拷贝的苏俄“一五”计划,重工业!以发展国家的重工业为核心,务求在四年内实现国家工业化,使中国进入工业国的行列。当然这只是指在重工业上,但是四年计划却和苏俄的一五计划有着本质上不同,四年计划之中私人资本投资占有很大的比重,尽管其中大多数将依靠国家银行贷款,尽管国家投资占很大的比重,但最终政府仍然会出售所控企业股份。
“四年,四年!用四年的时间去完成他们五年中完成的任务!”
桌上的发展计划纲要中的那“四年”两字,对司马而言犹如万钧重担一般,这个四年是计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苏俄之所以将定为五年计划的原因非常简单,在这个时代各国建立大型工厂的时间普遍为四年左右,第四年、第五年可回收部分投资,五年是一个投资回报时限。
但是由于执行战时建设原则以及在建设工业中应用大量机械、厂房建筑成品预件,在西北机械工厂的建设周期普通在一年之内,在这种情况下五年无疑太过漫长,即便是自己有时间等,别人有时间等吗?
在完成四年工业计划之后,即便是面对的列强国家,中国亦有一战之力,只有到那时,才能全面废除各国在华特权,特权一日不废国家一日不兴,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这一次南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不久之后将要实施的四年计划,按照计划整个四年计划需要政府投资116亿元,民间筹集资金多达100亿元以上,如此庞大的一笔资金,仅依靠国内的商业银行显然不甚现实,南下的目的,就是为了接见南方实业界富商,要完成四年计划,所需要不仅仅是他们计划中的直接投资,还需要运用他们的影响力,加快从民间募集小额股份的速度,毕竟时间紧迫。
小额股份是四年计划顺利实施的一个保障,以一元一股,每十股为一个认购单位,每一个国民均可认购股票。历史上苏俄所采取的那种集中社会财富手段,并不适合中国,为了尽可能的集中社会财富,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小额股权认购,把民间巨额的小额散资变成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本。
“但愿一切顺利吧!”
望着车外的雪原,司马在心中轻声祈祷着,历史并没有留给自己太多的发展时间,自己必须要抓住一切机会。
一走出的房间,感觉到一丝寒意的陈方明便把衣领坚了起来,然后朝着公司走去,穿着一身黑色的呢子大衣的陈方明看起来和街头上那些顶雪前行的路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如说有的话,恐怕也就是身上这身黑呢子大衣,在阜阳城这个皖北小城,更多的人都穿着棉袍,在路边的小店趁着买烟的空档又买了一份报纸,然后一边走一边看着报纸。
“国会两院通过最新决案,共和国将实行双首都制,京城为共和国法定首都,西北市为共和行政首都,据此决议,国会两院以国务院以及下属部门将于共和九年上半年迁至西北!……”
看着报纸上的内容,陈方明不禁一愣,没想到国会的决议的竟然会通过的这么快,双都制、行政首都迁至西北!想到这陈方明眉头一扬,尽管早在八月份,就有部分议员提出双都制,并且数列双都制的优点,尽管实行双都制在国内引得众说纷云,但是国人对于的双都并不反对,毕竟大明朝那会可不就是双都制。
而他们不反对的真正原因非常简单,法宝首都和行政首都的分设,直接结果就是总统府与国务院的分家,尽管现在从法律上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