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虽然李晔没有遇到像杨玉环那样令人着迷的女子,但有着后世思维的他,在这个时候过着这种奢华的生活后,难免有些沉迷其中。
不过他还是知道有正事要干,他可是要做皇帝的人,怎么能现在就沉迷于男欢女爱中。有了权力,什么样的女人没有,这不是李晔一个人的想法,从古到今,很多人都信奉这个,只不过在后世,多了一个钱而已。
不过在古代,钱虽好,不过商人地位低下,钱多了,而没有相应的实力,那注定是徒做嫁衣而已。因此在这个时代,财富主要还是掌握在那些大笑家族中,至于商贾,也大多是依托在这些家族屋檐下。
不过不要跟商人谈气节,为了利益,准确是为了钱,他们可以随时改变立场。
所以在看到李振率领的骑兵出现在阆州城外时,还没有等李振攻城,城中便有商人前来通风报信,愿意作为内应,配合寿王大军收复阆州州城。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别看目前阆州城外就只有李振这一千余骑兵,外加赵雄手下近千残兵。但商人的消息是灵通的,为了平定这次叛乱,天策军出动了大军,虽然有些大材小用,不过可以当作练兵。
为了平定这次叛乱,右天策军派出了秦易安这支骑兵都,王建还亲自率领三个都而来。同样,左天策军这边也毫不示弱,李洪直接派出了一个厢,外加两个防御使的下辖部队。
这么多军队,自然不是为了平定叛乱,更多的是震慑东川高仁厚。
高仁厚插手三州叛乱,让李晔很不满,刘麒和李洪二人自然感受到了李晔的不满,所以该怎么做,两人都知道。
看着离去的城中商贾代表,一旁的赵雄冷哼道,“这个人,赵某认识,城中最大粮行的掌柜,之前叛乱就有这家粮行在那里跟着陈氏一族煽风点火。”
“这些商贾,果然是蛇鼠两端,看到殿下派出大军平叛,他们就开始转变立场了。”杨翰舟也很气愤道。
能不气愤吗?他杨翰舟就没这么狼狈过,被人从州城赶出来,他可是刺史啊。
想到这儿,他不禁埋怨起李晔,要不是这位殿下削去他的兵权,同时又削减各州州兵然后加强天策军,对于陈氏的叛乱,他至于会被赶出阆州城吗?
当然他也就敢在心里抱怨几句,真的说出来,他还是不敢的。虽然他可是拍拍屁股走人,但想到自己的前途,还是算了。
他走到这一步,可不容易。
弘农杨氏,听着名头挺大,在隋朝以及唐中前期时期,弘农杨氏的确强大,杨素、武则天之母荣国夫人、杨再思(武周时期宰相)、杨绾(代宗时期宰相)都是弘农杨氏。
不过最近几十年,弘农杨氏没有出过一个宰相,哪像闻喜裴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这些‘五姓七望’每个皇帝期间基本都有宰相。
最近的黄巢之乱,弘农杨氏也遭到比较大的打击,他是因为不在长安,所以才免于灾祸。
不过有一点,那就是弘农杨氏已经在没落了。
弘农杨氏只是这些世族其中一个而已,但其开始没落,也说明着整个世族的没落。而造成世族没落的直接原因,并不是科举,而是战乱。弘农杨氏的祖地就位于战乱的区域,其影响可想而知,要么被叛军杀害,要么从逆。
从目前的弘农杨氏来看,族中子弟在官场走的最远的,只有他了。所以就算不为了自己,为了家族,他也得珍惜现在的地位。
所以,即便是他对李晔不满,但也不会表现出来。
“商贾就是这样,杨刺史何必如此生气。等平定了叛乱,到时候就该好好清算了。”李振淡淡道。
“李署丞,我们可是答应了来人,若是事后清算,恐怕会影响殿下的名声吧?殿下正是用人之际,这恐怕不太合适。”见李振的表情,杨翰舟不禁提醒道。
“这事殿下又没答应?而且这些事情,作为下属的我们应该为殿下分忧才是。这些商贾算盘倒是打的挺好,可也不想想,为什么殿下会纵容三州叛乱,若是不趁着这个机会一网打尽,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个机会?”
一旁的秦易安心里不禁诽谤,什么是殿下的计谋,明明是你故意拖延行军速度,逼着陈氏一族造反。
当然他也不得不佩服这李振,经他这嘴一说,下面的人只会认为殿下英明。至于李振,也可以得到其想要的,那就是殿下的信任。
对于李振,跟随李晔的老人,大多都看不惯他。接连改变阵营,而且做事心狠手辣,不念旧情。
“殿下英明。不过陈逆占据州城,若是不尽快收复,往来上路断绝,殿下那里恐怕不好交差。”
“自然,不过还得等等。”李振若有所指道。
等谁?自然等李氏一族。
作为阆州底蕴不弱于陈氏的家族,李氏的态度很关键。若是对方支持陈氏,那么仅凭李振现在手上的人,拿下阆州城很难,总不能让骑兵攻城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