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免费的“午餐”(3 / 3)  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的情绪变化,她菓子也不发了,端着菓子盘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哭了起来,当在座的几位老师都走到她跟前问她为什么哭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是因为我没要这包菓子伤了她的自尊。于是我急忙跑到她跟前,从她的菓子盘里拿了一包饼干打开放到嘴里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不停的用日语向她表示感谢,这才让她止住了眼泪,并再次显露出开心的笑容。

    在加岛小学识字班,有一对姓原田的华裔夫妇,两个人都出生于中国长春,上世经90年代以日本归国者随行家属的身份去了日本。如今这对夫妇已经五十多岁了。他们两个人的日语就是在这样的识字培训班学会的,当夫妻俩和日本人对话交流已经没有任何障碍时,就成了加岛小学语识字班的志愿者。虽然他们两口子的工作都很忙,但是,只有有华人去加岛小学学习日语,两口子就会有一人抽出时间去学校给华人讲课。

    有一姓杨的中国人,他在一家日本企业工作,长年累月往返于日本和中国之间。我初次见到他时,他的日本话说的相当好,我还以为他是日本语学校毕业的,他说专业日语学校的门他都没进过,他的日语都是在日语识字班学会的,由于在这里讲课的老师普遍是日本人,所以日语发音很标准,他已经断断续续地在识字班学习了五年,如今他也成为日语识字教室的志愿者,将自己学会的知识反馈给新来的华人。

    说实在的,尽管回国的时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可我们的日语水平与刚来日本时并没有多么大提高,甚至当时背的很熟的许多日语单词由于长时间不用到现在都忘掉了。如果早知道有这样的地方,我的日语表达能力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水平了。日语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熟记各种单词,更需要不断地和日本人交流。交流沟通是学习日语最有效的办法和捷径!

    在我见到的自愿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日本老先生已经82岁了。他家离东淀川区啓发中心的识字教室比较近,每次去识字班给大家上课都要拄着拐杖踱着碎步一点点移动到二楼的教室。他从六十几岁就在这里当自愿者,在教大家学习日语的同时,他也跟着不同国家的学员学会了好几个国家的语种。老先生中国话的单词会说不少,和中国学员交流大概意思都能弄懂。

    东淀川区啓发中心的日语识字班设在街道(町会)的一个办公室里。每周二和周四晚上七点到九点有两次授课,经常坚持来这里学习日语的有十多个华人,其中有台湾人,包括孙先生在内的五六个人年龄都六七十岁了,有的人已经在这里间间断断学习了三四年时间。

    在啓发中心教课的一位五十多岁男老师家住京都市,从京都市坐电车到大阪市需要一个多小时,仅往返电车票就要两千多日元。与所有参与教学的老师一样,因为他们都是自愿者,教育部门对这样的识字班虽然给予支持,却未设专门的经费对自愿者进行经济补贴或报销往返于教学点的交通费。参加学习的外国人也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

    虽然没有任何补贴,也得不到任何“好处”,自愿者们却风雨无阻,乐此不疲。

    正是这些自愿者年复一年的参与和付出,才使这种“自由散漫”的日语识字班不断延续和传承,为旅居住在日本的外国人学习日语及国际交流提供了便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