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小伟粘糊孙念貌似不成功,这几次吃饭玩耍,后者都和旷艺林手挽手,有意无意避着他。
一天晚上,马平彦把“水浒传”放一边说:
“我就不明白了古代那些大侠一出去就是两斤酱牛肉一壶好酒,每天最少三顿...放眼前,二斤酱牛肉也二十块钱,一壶酒就算三五块钱,一月也是两千多,还经常阔绰的周济贫苦百姓,我真想问他们都是做什么工作的..”
“做什么?如果敢像李逵那样劫法场,钱都不是事。”
“人家过的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一大炕的漂亮媳妇,眼气了?”
“都是混子,靠收保护费。”
“不买冰箱,不买彩电,还能抢劫,日子不过了就把媳妇宰了上梁山。”
韩小伟接腔说:“劫富济贫,也俗称抢劫。”
李杰接腔说:“大侠吃风喝酒不吃饭,劫富济贫经常干。”
赵志奇说:“每个月抢几次,撒点碎银给百姓,自己留大头,买点衣服喝点酒,吃点牛肉逛逛青楼,日子比我们舒服多了。”
晃停突然问:“那时候的牛是耕田的主力,要报备官府的,比人还精贵,他们怎么敢杀牛?”
听到这单纯的话,大家都笑着骂了声:瓜娃子!
他们问林义怎么看,他说:“豪侠了解下,就像水浒里的柴荣,有权有钱且有闲,即能品咸又能吃甜。自然能仗义疏财当大爷,至于金庸笔下那些“侠”是基本不存在的…”
…
东一句,西一下,后面的楼都不知歪哪里去了。
林义有些感慨,原来键盘侠这时候就有了。
~~
中国年轻的A股市场,从1991年开始到新世纪后几十年。
其中有一半的时间里是牛市,并不象有人说的中国股市是“牛短熊长”,而是牛熊交替上演,演出一幕幕的悲喜剧。
牛市是令人兴奋的,而熊市则令人难忘。回顾这一半年份时间里的熊市,林义的心头也是复杂无比。
都说阳光下无新鲜事,股市也一样。该牛的时候谁也挡不住,该熊的时候,怎么叫唤也没用。以平常心看待市场,就像观自然界现象一样的坦然,才能真正经历好熊市——无论是什么样的熊市。
这中国股市的纪元里,93年到95年底都是大熊市。就单说深市吧,94年年初开盘时233点,但到了95年底是105点。
这轮熊市的背景林义有所耳闻,也分析过。
主要还是92南巡后,全国开启了“大干快上”。到处都是基本建设的工地,造成固定资产、房地产投资巨增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当时的通胀率急速窜升,94年时已达24%,
后来国家实行“宏观调控”,1993年5月将银行利率从7.56%一下子提到9.18%,两个月后又提到10.98%,然后就是不断增加的保值贴补率。
股市在此背景下,自然飞流直下三千尺。
在此期间,深股没有一只股票不跌,各股跌幅都差不多。而沪市则有几只典型的“庄股”,如界龙实业等在硬撑。
这时候股民之间流行一句话:什么时候卖都是对的,什么时候买都是错的;卖什么都是聪明的,买什么都是傻瓜蛋的口头禅。
当然尽管熊市给人很多痛苦的回忆,但对此时的林义来讲,看到遍地都是2元多的股票,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你们要不要跟点?”开好户,林义转头问身边的苏温和刀疤。
束了一下细发到耳根后,左手不经意摸着自己的耳坠,看着满屏的绿色,苏温下意识摇头。
虽然她是学金融的,但此时对风云变幻的A股也是讳莫如深,有这个钱还不如丢进香江股市。至少那里可以用专业知识判断,凭真本事吃饭;而不用担心各种市场外的突发情况。
而且,她的事情她自己知道,母亲一身是病,靠那点退休费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何况还有一个更加烧钱的孩子了,心脏手术和白血病哪一个将来都是需要大钱的。想起自己那不到两万块的积余,就算多么喜欢这个自己的专业领域,那也是不敢去碰的。
刀疤开始还是犹豫着,主要还是信赖林义的挣钱天赋,但是看到国外留学回来的苏总都唯恐避之不及的摇头。想了下,他也摆手说:“刚买了房,没几个子了,得留着给老婆孩子备急用。”
对此,林义笑而不语,刚才也只是礼节性地问问,对股市这东西,他从不劝入。
因为超过70%的散户都是输家,就算偶尔发了,余下的日子也会一点一点还回去。
要了个大户室,林义开始装模作样的配股。先后选了云南白药、万向潮、深能源,深科技,长虹,以及深发展等等潜力优质股的股票。
其中深科技和长虹是重点下注股。
看着林义一口气投入了这么多,刀疤顿时有点口干舌燥。而苏温则若有所思地立在一边,思索了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