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5章 你什么都不能做,趁早回家种田,别碍着朕的眼!(7 / 8)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明。

    密奏结尾,附上李贤的个人见解,他认为喀喇沁集结大军,目的是攻伐大明。

    辽东收到消息,李贤亲自去前线,巡视守备。

    “幸好李贤在辽东啊!”

    朱祁钰叹了口气:“李贤这个人,能力是有,就是私心太重!”

    “于谦在哪呢?”朱祁钰看向冯孝。

    “回皇爷,于太保还在犁清山东,林督抚正在曲阜,督促孔氏搬迁。”冯孝回禀。

    “下旨,加快速度!”

    朱祁钰把密奏递给冯孝:“抄录两份,送给于谦和林聪。”

    京中空虚,无力支援辽东。

    只能指望于谦了。

    “辽东的商贾可在京城?”朱祁钰忽然问。

    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上次宣镇,商贾私通瓦剌,导致大军连战连败,这次长记性了。

    “回皇爷,鞑靼使团来时,您便下了圣旨,强征辽东商贾入京。”冯孝回禀。

    没错。

    当时朝堂猜测辽东会大战将起,他立刻下旨,勒令辽东商贾迁居京城。

    “可到京城?”

    “暂时没到!”冯孝回禀。

    朱祁钰眼神一阴:“去催,十日内,辽东商贾必到京城,不到者,族诛!”

    “给李贤下旨,封锁边境,看好商贾,不准其私下和外族联系,有联系者,哪怕是怀疑,直接杀!不必禀告中枢!”

    “派缇骑出京,赐李贤天子剑,权宜之权!”

    “再传旨曹义,佩戴征虏将军印,充任辽东总兵官,防备辽东!商辂参赞军务!”

    “费宠,你亲自出京,为辽东镇守太监!朕赐你王命旗牌,到万不得已之时,可用旗牌调山东备倭军!”

    朱祁钰发出一连串的命令。

    让曹义统筹辽东兵事,让商辂参赞,互相制衡,又授权给李贤权宜之权,制衡曹义。

    又派贴身太监费宠出京,授予王命旗牌,不是多此一举,其实是制衡于谦。

    “奴婢遵旨!”

    费宠知道,皇帝派他出京,是因为他帮俞士悦说话了,所以皇帝踢他出京,算是惩戒他。

    在皇帝身边伺候的人,心里只能装着皇帝。

    这是皇帝的权欲。

    “费宠,朕和你说实话,有于谦、李贤、曹义镇守,辽东丢不了。”

    “但是,朕想把边境往北推!”

    “你到了辽东,要事事和李贤、于谦商议,跟他们说明白,朕的意思,他们自然会上密奏和朕商量。”

    “你帮着朕看看辽东的风土人情,看看这些年,辽东治理得如何!”

    朱祁钰没说透。

    但费宠却了然,皇帝是想试探李贤、于谦的心思。

    就说李贤,皇帝断了他和孔氏的姻亲,又赶他去辽东,皇帝摸不准他心里是否有恨。

    而于谦,大病初愈后便出京了,他现在到底报以什么想法,不得而知,都需要费宠去探明。

    “奴婢明白皇爷旨意!”费宠心思深邃。

    当初他点拨谈允贤时,便看得出来。

    所以朱祁钰挑了他去。

    “从都知监、厂卫、缇骑中调些人跟着去。”朱祁钰又叮嘱一句。

    辽东也是块肥肉,看他们怎么争吧。

    “奴婢遵旨。”

    打发走费宠,朱祁钰反复看密奏。

    曹义、商辂并未传来密奏,估计想法和李贤大同小异。

    “皇爷,耿裕到了。”冯孝趁着朱祁钰喝茶的间隙,进言。

    “宣进来吧。”

    朱祁钰眼睛不离开密奏,反反复复看了十几遍,想从密奏中推敲出辽东的局势。

    “微臣耿裕参见陛下!”耿裕规规矩矩行礼。

    “起来吧,朕听你父亲说,编纂好了?快呈上来,让朕瞧瞧。”

    耿裕将一本薄薄的册子交给冯孝。

    冯孝呈上来。

    朱祁钰翻开一看,登时笑了起来:“不错,有那味儿了!”

    耿裕丹青妙笔,画简笔画,手到擒来,十分形象。

    “是否还晦涩了些?”朱祁钰皱眉。

    “陛下,微臣觉得已经非常明白了。”耿裕不解。

    “朕看着确实很直白,但那些农户大字不识一个,朕担心他们还看不懂……”

    “这样吧,你拿去街上,找几个人问问,看看他们能不能看得懂。”

    朱祁钰笑道:“若是看得懂,便以此刊印,争取一甲一册,轮流传阅,让百姓都能看到。”

    “微臣谢陛下指点。”耿裕看见皇帝开怀,心中那块石头落了下来。

    这回不用去江西吃苦了吧?

    “谈不上指点,你这本册子是有大功的。”

    朱祁钰说话间,冯孝搬来锦墩,请耿裕坐下。

    皇帝没说,但冯孝懂皇爷的意思。

    耿裕谢恩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