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1章 朕不杀人,心里难受,去把和张瑾有姻亲的都杀光!(6 / 8)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以帝王心术驾驭群臣,届时只会令群臣离心,大明崩溃!”

    科举确实是猫腻。

    但是,不能说出来。

    文官是要面子的,文官为什么要和皇权抗争。

    就是因为皇帝想驯服文官当狗!

    文官不同意啊,寒窗十余载,谁甘心当皇帝的走狗?

    所以,文官开始蛊惑皇帝,让皇帝荒废朝政,再一点点的,从皇帝手中窃取皇权,让皇帝变成傀儡。

    这种斗争,无时无刻,不在开始。

    也永远不会结束。

    皇帝和官员,永远是对立的。

    二者却也是统一的,在家国天下面前,他们又有统一的利益,不允许第三方势力掀桌子,推翻王朝。

    所以矛盾。

    “朕也不想亵渎志士的纯粹之心。”

    “所以朕让东厂去查!”

    “查个水落石出!”

    “把那些蝇营狗苟都查出来,清洗掉!”

    “朕讨厌那些蛀虫!”

    “朕希望大明变得纯粹,天下人变得纯粹!”

    说白了,您想让天下人变成圣人。

    那是不可能的,人心趋利,贪嗔痴永远萦绕心头,谁也没法彻底摒除,只要私心在,就永远不会一心为公。

    “西魏名臣苏绰曾说,天下无不贪之官。贪,何所惧?”

    “所惧者不忠也。”

    “凡不忠者,必为异己,以罢贪官之名,排除异己,则内可安枕,外得民心,何乐而不为?”

    “此其一。”

    “其二,官若贪,君必知之,君既知,则官必恐,官愈恐则愈忠,是以罢弃贪官,乃驭官之术也。”

    胡濙借古咏今。

    告诉皇帝,用贪官,杀贪官。

    后面的话,胡濙不敢说。

    因为大明官员以清廉为考核标准,他不敢劝谏皇帝不用清官,只用贪官,那会让他成为千古第一佞臣。

    “老太傅倒是深谙朕心。”

    朱祁钰幽幽道:“教朕这驭官之术。”

    “但朕不喜欢驭官之术,朕希望人人为公,一心为公的清廉之士。”

    胡濙想把苏绰后半句说出来。

    但生生止住了嘴。

    皇帝是听不懂吗?是不想用权术吗?

    不,他是铁了心要清扫文臣。

    他要彻底将文臣驯服成狗。

    其实驯服文臣当狗,连太祖、太宗都没做到,大明朝没有一个皇帝做到过,反倒鞑清做的不错。

    噗通!

    胡濙跪在地上,掷地有声:“老臣愿以性命,保全陛下诞下龙嗣,龙嗣必将承袭帝位!”

    这是用儿子的皇位,换取这次清洗?

    朱祁钰目光阴鸷。

    朕生儿子,让儿子继承皇位,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怎么?

    还要跟你们做交易?

    多可笑啊。

    连最基本的皇位传承,都要靠政治手段交易,何其可悲。

    可见文官集团的背后,果然有一股势力,能够操纵皇位的继承。

    当初朕被推上皇位,就是这股势力在推动。

    当时朱祁镇被俘。

    继承帝位的人选有两个,襄王朱瞻墡和他朱祁钰。

    他一直以为,选自己的原因是,他是先帝亲子,他继位的话,孙太后仍是中宫太后,孙家也不会被张家压下去。

    而勋臣支持的是宣宗皇帝,所以自然而然支持朱祁钰登基。

    当时朱祁钰年纪小,又没有既藩,缺乏治理地方的经验,所以在文臣眼里,他比较好控制。

    现在看来,真正的原因都不是这些。

    而是背后那股势力,选中了朱祁钰。

    “那这科举作弊案,就不了了之?”朱祁钰的确动心了。

    朱见济的死,未必是孙太后一手谋划的。

    也跟文官集团有关系。

    因为文官需要一个好控制的皇帝,而不是一个有野心的皇帝。

    当时朱祁钰初登大宝,励精图治,横扫积弊,想做出一番功绩来。

    易储风波后,朱见济暴死,从那之后朱祁钰便不理朝政,不抓皇权,完全是个顽主。

    所以才苟活了几年。

    如今细想起来,朱见济的死,最大受益人除了朱祁镇外,就是文官集团。

    而且,朱见济暴死后,不了了之。

    原主根本就没查过。

    多可疑啊。

    说明朝臣不允许皇帝去查,所以皇帝就查不了,只能当成正常死亡,然后剩余的几年里,他都在生儿子,却久求不得。

    最后在寂寥之中,被夺门胜利。

    这一切,都是背后那股势力,想换个皇帝罢了,证明他们的存在感。

    “请陛下交给都察院,监察司去查!”

    就是说,让文官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