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3章 陛下谈判谈得很好,但下次别谈了……(3 / 8)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南最多能拿出三千船粮食,多得真拿不出来了!”

    嘶!

    连朱祁钰都倒吸口冷气。

    三千船啊!

    谁说安南不富!谁,站出来,看朕不劈了你九族!

    北方哪个省,能拿出三千船粮食?

    南方又有几个省能做到?

    “才三千船?”

    朱祁钰脸色不屑:“大明随便一省,粮食都比三千船多。”

    听皇帝还不满足,黎鐉哭泣道:“陛下呀,安南贫瘠呀,给上国交上这些粮食,怕是国民要饿死多半。”

    产这么多粮食,还贫瘠?

    那大明能剩下几个省富裕的?一个巴掌数得过来。

    “罢了,也不至于让安南百姓饿死,就三千船吧,三个月内,运送去廉州府。”

    朱祁钰一副开恩的模样:“既然安南恭顺,朕便赐恩于安南。”

    “在分茅、广南关、凭祥,开三座市场。”

    “可允准安南来大明贸易。”

    “改广南关为朱雀关,在此设市舶司,负责和安南贸易。”

    冯孝眉毛一挑,刚想提醒皇爷,广南关和分茅岭可是大明的南大门,若放开贸易的话,安南可从此两关长驱直入。

    黎鐉也镇住了。

    不止是贸易,而是开放关隘。

    广南关是大明的南大门,战略性是极重的。

    皇帝却直接放开,这叫施恩。

    运送三千船粮食,就能让大明不设防,未免是好事呀。

    大明不设防,就说明没有吞并黎朝的野心,倒可以高枕无忧了?

    “外臣谢陛下天恩!”

    “先别急着谢恩。”

    朱祁钰站起来,走到地图前,指着大明和安南交界的地方(芒街):“朕欲在此建城,为凤凰城。”

    “两国在此贸易,而安南有所需,都可在这里买到。”

    “大明有的,朕都可赐给安南。”

    “用区区三千船粮食,换朕的施恩,你们赚大发了。”

    用三千船粮食,换这么多的好处吗?

    这年代,开贸易,那是大明施恩。

    黎鐉赶紧磕头谢恩。

    “陛下,此城是归属大明?还是安南?”黎鐉问了一个很蠢的问题。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安南的国土,不是朕的吗?”朱祁钰问他。

    黎鐉吓得磕头:“外臣不是这个意思,安南建城之法远不如大明,是以外臣想请大明建城。”

    “凤凰城既然是朕赐的名。”

    “自然是要用心建的,朕会令蒯祥亲自设计城池,银子朕来出,安南出些劳力即可。”

    “海盗也无须担心,朕自然会剿灭海盗的。”

    朱祁钰脸色微缓:“蒯祥可知道?这紫禁城,便是蒯祥一手设计的。”

    “凤凰城与有荣焉!”黎鐉磕头。

    又交代几句,便打发他走了。

    安南使团刚走。

    朱祁钰就忍不住站起来,满脸激动:“三千船粮食呀!快,把重臣都宣来,快去!”

    胡濙等人也目瞪口呆:“安南哪来这么多粮食?不可能,绝不可能!”

    安南国本就是交趾省。

    能产多少粮食,大明还能不知道吗?

    “黎鐉既然敢开口,就不敢骗朕。”

    朱祁钰也纳闷,这个时代红河平原还没有开发出来呢。

    安南多山,种植粮食的地方不多,怎么可能这么多粮食呢?

    “陛下,安南可与占城、真腊、老挝、暹罗等国交易。”

    于谦沉声道:“那些小国君主,一心享乐,自然不会为国内百姓着想,想来其国百姓,怕是要饿死很多了。”

    朝臣认为这种可能性大。

    但真能运来三千船粮食的话,大明粮食危机可就解了。

    “这也变相说明,安南富庶。”

    “先帝放弃交趾,朕要重新收回来。”

    见群臣要劝,朱祁钰摆摆手:“朕知道,现在不是着急的时候,朕等得起。”

    “陛下,押解粮食入广西,需要一员干将啊。”耿九畴道。

    “你可有人选?”

    “回陛下,此次犁庭广西,威震广西的有三人,方瑛、欧信、陶成三将,当派其中一人督粮。”

    耿九畴欲言又止:“倘若安南国反悔,需要督粮官派兵攻打安南!”

    “绝对不行!”

    白圭坚决反对:“现在不是动兵的时候。”

    “今年连年战事,粮食短缺,应该先渡过难关再说。”

    “尤其安南摄于大明之威,应该一战灭其国。”

    “而不应该温水煮青蛙,安南还不配。”

    白圭的心也大。

    想直接派兵,夷平安南国。

    “若被安南瞧出我大明虚弱,岂不反咬一口?”耿九畴针锋相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