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7章 景泰九年第一场朝会,布局东南诸国!(4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缮京中,京中三座外城正在兴建,应该在景泰九年入冬之前竣工。”

    “其二是热河建城,必须在景泰九年,把热河主要城池建设起来,构成防线,谨防漠北反扑。”

    “其三,要给西北筹建大批建筑物料,重建西宁大城,在河套上建城完毕,人口迁徙完毕,西北景泰井修筑完毕,并尽量多多种树。”

    “其四,广西的安置,今年要做完,用汉人填充进广西,广西土人迁移出来,妥善安置,并让两广进入休养生息阶段。”

    “其五,兵出吉林,扫荡女真和兀良哈……”

    胡濙罗列十几条,综合战争、吏治、科举、移民、京察等等大事。

    “老太傅所说很全面,微臣还有几点补充。”

    耿九畴得了玉雕,整个人精气神豁然一新。

    竟敢接胡濙的话:“其一,玉米、土豆、地瓜和辣椒的种子培植,适应土壤情况等种植问题,是景泰九年的重中之重。”

    “其二,老生常谈,是粮食问题,春种是最重要的问题,陛下去年就提出种树,今年中枢最好能拨一笔钱,全面种树于天下,让天下土地恢复绿色。”

    “其三,是根治黄河和教育问题,应该先定下来,把框架定下来,年后就要进入考察阶段,争取在景泰九年,做完前期工作。”

    “其四,煤的问题,今年微臣家里燃用了黑煤,效果是很好的,当大力推广,并把煤炭的价格打下来,让寻常百姓家用得起。”

    “其五,是犁平天下后的安置问题……”

    耿九畴补充了十几点。

    白圭不甘示弱,查缺补漏:“陛下,开春后,第一件事,就是纾解京中人口臃肿的问题,必须快速移民。”

    如今京中煤炭燃烧量过重,山西那边天寒地冻的采煤,已经有矿丁死亡,中枢只能令矿主赔偿。

    但死亡案例,屡见不鲜。

    主要是煤炭需求量太大,矿主刚刚拍到煤矿,没有前期准备,就大量投入人力,导致死亡数激增。

    其次就是京中粮食压力太大了,必须要分担出去。

    王竑、王复、岳正、姚夔等都说出几条。

    朱祁钰颔首:“诸卿说的都对,争取景泰九年最后一天时,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云贵川两广,树木过多。”

    “必须大量砍伐,将其运入西北、热河、辽宁充当建筑材料,势在必行。”

    “今年皇家商行,会提高木料的价格,去西南收购木料,争取把西南给朕砍平了,也把木料送到该用的地方。”

    伐木开山,才是真正统治西南的最好办法。

    “今年两广要彻底平定,从大乱到大治。”

    “热河、甘肃、宁夏,大城必须建城完毕。”

    “小城慢慢建,三年内建完即可,每建一城,就修建驰道,道道通,路路通。”

    “还有河运问题,今年要开始勾连各条河流,让河流流向更合理,一省一省的改,挑重要的先做,争取在三十年内,做完!”

    朱祁钰站起来:“最重要的还是粮食问题!”

    “粮食种子太少了!”

    “几年才能推广去全国呀?”

    “朕会传旨市舶司,去跟外藩买,实在买不到,就去攻打他们!”

    “逯杲给朕上密奏,说国外的商人,都在暹国和大明做交易。”

    “过了正月,朕就派使臣出使暹国。”

    “朕要暹罗王帮朕购买种子,多少钱都可以,朕出了!”

    朱祁钰心心念念的就是让百姓吃饱饭。

    但于谦却站出来:“陛下万万不可!”

    “为何?”

    “岂有将利刃,拱手让人的道理?”

    于谦躬身道:“玉米三宝,对大明至关重要,绝不能外泄于敌。”

    “但微臣想来,暹罗王是不知其物的。”

    “若陛下兴师动众,以国事下旨命令暹罗王。”

    “那么暹罗王也会知道三宝妙用,到时候非但不会卖给大明,反而会壮大其暹罗实力。”

    朝臣全都点头说对。

    “那朕如何得到更多的种子呢?”

    朱祁钰现在没法开海。

    等时机成熟,他必须去南直隶亲自坐镇,杀个人头滚滚,才能强势开海。

    他等不了那么久。

    “陛下,暹罗和国朝并不接壤。”

    “但和安南国却彼此相邻。”

    “而两国俱是我大明附属国。”

    “何不挑唆安南,攻伐老挝、暹罗。”

    “国朝再派使臣出使,以调和内战为由,和外商交易,再将种子走陆路运送回国呢?”

    于谦这个办法够阴损的呀。

    让东南亚打内战,彼此消耗国力,大明再去摘桃子。

    但于谦不知道安南国和暹罗也不接壤。

    “邢国公,安南王好吟乐,无心国政,如何能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