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6章 安南政变,二次夺门:别,别杀朕,真怕疼啊!(7 / 8)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黎思诚虽然年纪小,但毕竟是黎元龙的儿子,在河内一定会有名声流传的。

    可都不知道,这就有问题了。

    要么黎思诚是个小透明,这种人注定是没有大出息的。

    要么,他隐藏的很深,或者说是有人故意隐藏他。

    “封地那边呢?”边永问。

    “外面连天下大雨,没法派人去。”

    逯杲发现,控制安南,最大的问题居然是雨季。

    边永斟酌:“万一黎思诚是唐宣宗一样的人物,咱们可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应该不能吧?”

    逯杲觉得不现实:“那黎元龙,也只是中人之姿,做安南王时,喜欢作乐,没有什么功绩。”

    “他生了四个儿子,难道个个都是人杰?”

    “这也太不可能了吧?”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逯杲对安南王没有半点尊重,直接称呼其名。

    这张嘴,早晚给他惹来祸患。

    “是呀,撮尔小国,怎么能孕育出真龙呢?”边永也觉得太扯了。

    正在思索中,随从来禀报,丁列邀请过府一叙。

    估计是讨论明军问题的。

    “继续查,一定要把这个嘉王搞清楚。”边永忽然举棋不定了。

    毕竟新的安南王,关乎着大明利益。

    他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然后,去丁列府中。

    进入一间密室里商谈。

    “大人,安南愿意将一千万两银子,双手奉上!”

    丁列开诚布公:“也请明军,撤离安南!”

    这也是约定好的。

    黎思诚给一千万两,权臣也出这个数,换明军束手旁观。

    “丁大人在说什么呢?”边永一直都不承认,鸿基的是明军。

    “明人不说暗话,安南正值多事之秋,请大明高抬贵手,大恩没齿难忘!”

    丁列深深一礼。

    边永冷笑,等我们大明虚弱的时候,你们再来咬一口?

    这叫没齿难忘?还是恩将仇报啊!

    “本官既然和丁大人合作,丁大人也不是外人,本官就照实说了。”

    边永佯装郁闷道:“那驻扎在鸿基的明军,确实是天朝夏埙,夏大人。”

    “他本来护卫运粮船回国,奈何途中遇到海寇,不得不停靠鸿基。”

    “又想从陆路回国,结果遇上了雨季。”

    “这不,就被困在了鸿基。”

    “等雨季过去,自然就回国了。”

    听到边永这样说,丁列松了口气,这和他们预料的差不多。

    大明不可能攻伐安南的。

    因为安南足够穷,足够没用。

    “只是!”

    边永话锋一转:“那六千船的粮食,全都毁了!”

    “此事让夏大人极为震怒。”

    “您是知道夏大人的,那是陛下眼前的红人。”

    “安南之事,全部由他全权做主,本官只是为他跑腿卖命的。”

    “这些粮食没按时运送回国,必然遭到中枢申斥,陛下不满,夏大人没好果子吃。”

    “咱们,也得吃瓜落儿。”

    一听这话,丁列差点没晕厥过去:咋的,还要敲诈啊?

    你们大明穷疯了?连点粮食都吃不起了?

    “这些粮食,是陛下用来征伐兀良哈要用的军粮。”

    “因为些许海寇,耽搁了回国。”

    “今年就无法征伐兀良哈了。”

    “陛下必然会生气。”

    说到这里,边永苦笑两声:“本官呀,回国也得遭到训斥,不知还是个什么下场呢。”

    丁列不敢吭声,边永说得越惨,敲诈得就越多。

    说来说去,都得安南出。

    其实,海寇他是知道的,丁家也是海寇,打劫那批粮食,他家也参与了。

    所以他很早就确定了,驻扎在鸿基的不明军队,就是以夏埙为首的明军。

    至于明军攻伐北地,那就是打通回家的路呗,还能攻伐安南呀?除非大明有病。

    “丁大人,不瞒您说,让夏大人回国,怕是不容易呀。”

    边永见丁列不接茬,只能自说自话。

    丁列满嘴发苦:“大人,您是知道的,安南如此动荡,已经难以凑出这么多钱粮了。”

    “你们有苦,我们也有苦啊。”

    边永苦笑:“回了国呀,我们都没法交差,到时候是掉脑袋的事呀!”

    “像吾等这样才能的人,在大明如过江之鲫。”

    “诛杀吾等,陛下都不会眨一下眼睛的。”

    丁列大吃一惊,想把边永挽留下来,让他当安南的臣子。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很可笑。

    人家天朝上国的进士,能看上安南这破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