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8章 边镛,大明见闻录(3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了传令官这个官职。

    朱祁钰却扫除弊政,改用宫中侍卫做传令官,这些侍卫都是达官子弟,自然看不上这狐假虎威的官职。

    先传旨,传旨之后。

    边镛行礼:“后学末进,参见年督抚!”

    “边永的儿子?”

    年富回礼后,眯着眼打量他:“倒是器宇轩昂,一表人才。”

    边镛可不敢造次,不说年富官职高,而且其人资历更深,年富是永乐朝进士,宣德三年被重用。

    而边永才是正统十年进士,和年富差着辈分呢。

    “本督听说你探访民间事。”

    年富神情威严:“不妨在江夏住几天,好好看一看。”

    “江夏是湖北治所,是湖北最繁华之地。”

    “想看到民间疾苦,不能只看富裕之地,而是要去贫困地方去看一看。”

    “正好,本督还要去黄州府麻城,麻城刚刚安置了一批流民,缺衣少粮,伱刚好去看一看,对你有帮助。”

    边镛又惊又喜,恭恭敬敬行礼:“谢大人成全!”

    年富这是提点他呢。

    给皇帝讲述地方,不能只说好事,还要说一些坏事,让皇帝看到,自己做得不足。

    年富面色稍松:“起来吧。”

    他觉得边镛是个可造之材。

    若不是脚踏实地的人,肯定不愿意说些不好之处,惹怒皇帝,只有想真正做实事的人,才会针砭时弊,鸡蛋里挑骨头。

    年富不止在黄州府安置流民。

    还在剿匪。

    “你今晚早早睡下,明日天一亮,咱们就出发!”年富风尘仆仆。

    他已经六十三岁了。

    却丝毫不显老态,做事雷厉风行。

    天色刚一亮,他就早早洗漱干净,昨晚他睡得很晚,密奏是有火漆的,外人不能看。

    年富摆案焚香,叩拜后阅览。

    看到了陛下谆谆叮嘱,还特意叮嘱他,免除湖北商税,湖北大治,要抓住商贸的机会。

    读完,年富唏嘘,又写了漫长的上奏,把湖北情况先说了一遍,弊端、策略等等。

    写到深夜,但第二天早晨起来,却神采奕奕。

    登上舟楫,返回麻城。

    在船上一天时间,年富一直在读书。

    闲暇时倒是指点边镛两句。

    边镛看着须发尽白的年富,已经位极人臣,却还在坚持读书,这份坚持,让他动容。

    在麻城下船。

    边镛听到兵卒操练的声音。

    年富仪态紧绷,下了船,如武将般上马,打马入麻城。

    和商贸发达,千帆竞速的江夏不一样。

    麻城则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副悲凉寂寥的景象。

    “几伙匪类,卷携着流民,进了大别山。”

    年富坐在府衙之上,府衙上挂着一副地图,他跟边镛说:“本督欲深入大别山内剿匪,可愿意和本督一道?”

    边镛吃了一惊:“督抚大人,后学是要去安南传旨的。”

    “安南正值雨季,你去了也进不去,去之何益?”

    “再说了,安南弹丸小国,有你爹边永坐镇,翻不起风浪的。”

    年富满不在乎道:“可看本督剿匪,可仅此一次。”

    “想不想去,随你。”

    边镛犹豫了,年富确实有心提拔他。

    他若入了年富的眼界,拜入年富门下,也是一件好事。

    而且,皇帝着实没限制他抵达安南的时间,还说让他沿途好好看一看。

    “后学愿意随督抚大人剿匪!”边镛行礼。

    年富露出奸笑,有种鱼儿上钩的感觉:“本督考你一道题,匪军有十七万,我军有三万,如何才能大破强敌?”

    边镛直接听傻了。

    三万打十七万,这还叫小仗?您是不是对打仗有什么误解?

    不过,这是年富在考校他。

    他立刻整理措辞:“后学以为,情况有三。”

    “其一,若匪军军械不济,我军军械优良,只要我军找到匪军,就能大获全胜。”

    “其二,若匪军粮食不济,则可封住要道,使其自乱阵脚。”

    “其三,倘若匪军有军械有粮食,只能请求中枢多多增兵。”

    然而。

    这个回答,让年富不满意。

    “大人,后学哪里说错了吗?”边镛小声问。

    “若你是明军主将,你该立刻停止攻打,因为三万人,是不可能打赢十七万人的,什么情况都不能赢。”

    年富说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不是谁都是霍去病!

    天下名将多了,但霍去病只有一个!

    打仗要稳扎稳打,打必胜之仗,避开必败之仗,可以不胜,但不许战败。

    哪怕战败,也要尽可能的保存实力;战胜时,最大可能削弱敌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