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3章 重建武庙、文庙,新建帝王庙!论祖制的重要性!(4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一任司正,仍然是礼部左侍郎,以左侍郎之尊担任农业司主官,证明朝堂之重视农业司。

    他正在搞土豆的栽培,和稻种杂交。

    杂交水稻,其实从古代就一直在做。

    上个月,王越从朝鲜送来一批稻种,用来杂交之用。

    想在漠北种粮,稻种、麦种需要耐旱。

    “回陛下,农业司刚刚组建,微臣按照您说的,组建农业研究学院,微臣担任第一任祭酒。”

    “也从民间征召一批农业人才,入主农业司。”

    “也从民间征召一批愿意从农的孩子,入学院学习。”

    “问题是组建时间尚短,还请陛下给微臣一点时间。”

    薛希琏道:“现在热河尚在建设中,并不需要大量的粮食食用。”

    “今年年初,李秉、李瑾、毛胜等将军,讨伐漠北各部,缴获颇丰。”

    “暂时倒可以用放牧、和缴获所得,来满足民间之用。”

    “而李秉、王恕皆有名臣之资,已经深入地方,挑选适合种植的土地。”

    “微臣以为,三到五年之后,热河就能种下第一批稻种了。”

    “十年后就能有所收获。”

    “二十年到三十年,就能自给自足了。”

    薛希琏说的时间还是短的。

    真正养熟一块地,需要大量的时间。

    所以历朝历代都不愿意搞治理,尤其是边疆,因为治理再好,也扛不住一场战乱。

    边疆治理,都是伴随着大型战争,汉民往边疆迁徙,才把边疆建设起来的。

    “陛下,薛侍郎所言甚是。”

    “想令热河自给自足,起码要三十年的时间。”

    耿九畴接口道:“微臣以为,当先疏通河流,将漕运河流继续延长,靠南方之米,暂时供养热河。”

    “而热河盛产牛羊,可往南贩卖牛羊肉。”

    “彼此相得益彰。”

    刨除运输成本、饲养成本、死亡因素等等,北羊南卖,完全是亏钱的。

    “疏通河流,也方便运输物料,老臣以为可以。”姚夔支持。

    马昂却道:“工部的重心,在建城和黄河上面,缺乏人力物力,就算想疏通,也有心无力呀。”

    他喃喃自语道:“若是有足够的奴隶就好了。”

    “马昂,你胡说八道什么呢?”姚夔喝止他。

    奴隶是好用,问题是这些奴隶,是要吃饭的,大明哪来那么多饭给他们吃?

    没看皇帝因为流民发愁吗?

    一千多万流民啊,填饱肚子是个大问题,还望大明引人?

    马昂行了一礼:“姚阁老,这建造工人,在热河五天六个铜钱,还得供饱饭。”

    “这粮食都是从京师调运过去的,一斤米价格在10个铜板左右。”

    京师一斤米是七个铜板。

    “您算算这账,朝堂有多少钱,够这样花的呀?”马昂是真心疼钱。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百姓劳作赚钱,理所应当。”

    姚夔正色道:“奴隶就不吃饭了吗?不照样是十个铜板一斤粮食吗?给他们吃多浪费啊!”

    “大明百姓尚且食不饱腹,为什么不给自己人先吃饱呢?”

    这也是实话。

    问题是,真用奴隶建城,也不是这个速度啊,那就是往死里用呗,也不给供饱饭啊。

    奴隶肯定是便宜。

    但搞基建,何尝不是缓解民间压力?给百姓找点事做,让百姓赚点钱,日子过好了,也就不造反了。

    朱祁钰摆摆手:“两位卿家说的都对,莫争了。”

    “奴隶之事,也要一点点来。”

    “给百姓吃饱饭,是朕的责任,花多少钱朕都不心疼。”

    “耿卿说得对,沟通京师去热河、山西、宁夏的河流,这是正经事,方便运输,也能节约成本。”

    “工部酌情建造吧。”

    马昂面露苦涩,跪地道:“微臣遵旨。”

    “说到了钱呀,就得说说银币了。”

    朱祁钰笑道:“邢国公说的没错,这银币放到市面上,就被抢购一空。”

    “幸好通兑的比例调得够高,否则这银币改制也无疾而终了。”

    “江西和南直隶,运来大量白银。”

    “银作监日以继日的碾压制作,已经能供得上京畿兑换了。朕欲在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四省先通兑。”

    “等南直隶下一批银子送抵京师,便在南直隶也通兑。”

    朱祁钰手中,约有三亿两白银。

    他估计是皇帝重最富的。

    但这些银子还有一半,没送抵入京呢。

    按照通兑价折算的话,他手中就有了九亿两白银。

    朱祁钰皇权稳固,跟这些钱关系很大。

    而且,这还没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省份清理出来的银子,这些银子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