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3章 重建武庙、文庙,新建帝王庙!论祖制的重要性!(5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算是朝堂的资产。

    所以朱祁钰改制银币的资本,是雄厚的资本做依托。

    他现在是真有钱。

    “朕预计在景泰十一年,全国彻底通行银币,取消银子和铜钱的货币地位。”

    黄金,在大明一直都不是法定货币。

    胡濙忽然心累,这么多钱的皇帝,会溶于水吗?

    皇帝用银币取代银锭,也等于攥住了天下的钱袋子。

    只要通兑之后,皇帝一道圣旨下,取消银锭做为合法货币,这样一来,制币权就在皇帝的手里。

    治国,是一笔经济账。

    皇帝手里有钱,皇位就会特别稳固。

    民间商贸发达,百姓生活自然就富足。

    从上而下,这是个大循环。

    百姓生活好了,自然就不造反了,约等于支持皇帝了。

    皇帝就能随心所欲。

    太祖皇帝,为什么敢杀崩朝堂,大明却纹丝不动,有一层原因,就是皇帝掌握制币权。

    宝钞,支撑起来洪武之治。

    海贸,支撑起来永乐之治。

    而随着宝钞的废弃,海贸中断,从宣宗皇帝开始,皇权就开始萎缩了,到了正统皇帝,大明的家底儿都花没了,皇帝穷得兜比脸都干净,谁会支持皇帝呢?

    朱祁钰改制银币,就是把制币权,重新掌握在皇帝手中。

    裁撤宝钞司,合并银作局,改为银作监,提高铸币权的地位,也昭示着皇权无所限制。

    于谦可真的帮了皇帝的大忙。

    调整通兑比例,让皇帝赚的盆满钵满。

    只要通兑比例不变,皇帝就能用少量资本,撬动全国资本,将全国所有银钱,掌握在自己手里。

    未来,无论是海外进来的银子,还是掠夺所得的银矿,都会收入中枢的,都会变成皇帝的钱。

    皇帝的钱,就永远也花不完了。

    胡濙发现,无声无息间,皇帝已经成为了庞然大物。

    想雪融这个庞然大物,又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就如永乐朝的皇权土崩瓦解,也经过了洪熙朝、宣德朝,直到土木堡这个转折点,皇权才彻底崩盘。

    但让他欣慰的是,大明这个古老的王朝,重现生机。

    看看银币的兑换速度。

    就说明民间的富裕程度,通兑之后,财富正在往中枢集聚。

    皇帝用这些钱,建造漠北,收复交趾,扩张领土,平整土地,养地养民,大明再次繁荣,再次伟大。

    “陛下,暂且定在景泰十二年正月初一吧。”

    姚夔道:“和释奴令一起颁布发行,算是双喜临门。”

    大明行将朽木,做什么事都很慢。

    也得给地主老财一个适应的时间。

    朱祁钰没反对:“就定在景泰十二年吧。”

    “陛下圣明。”

    朱祁钰斟酌道:“诸卿,说回流民的问题,朕打算给流民补贴一笔银钱,诸卿意下如何?”

    他是害怕流民造反。

    姚夔却脸色一变:“陛下,绝对不行!”

    “世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陛下补贴了流民,那世间存活的百姓,如何自处?是不是觉得流民待遇比自己好,他们也去当一次流民呢?”

    “陛下爱民之心是好的,但切勿低估人性之恶!”

    这话引起朝臣的同意。

    人性本恶,人心趋利。

    如果当流民能赚钱,天下百姓全都撂荒去当流民了。

    马文升道:“陛下,您给北方诸省蠲免税赋,给他们钱财,用来买煤炭。”

    “可南方百姓会怎么想呢?”

    “从洪武朝,便在弥合南北分治之事,让南北变成中原一家。”

    “而陛下此举,却在分裂南北。”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从南宋开始,南北彻底分治,彼此水火不容。

    南宋小朝廷还给北人起了一个恶毒的称号,叫“归正人”,彻底分裂了中.华.民.族。

    又经历了蒙元统治,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南北已经不再一体了。

    直到太祖皇帝再造中华,建立大明,南北归于一统。

    尤其是燕云十六州,已经脱离祖国怀抱几百年了!

    彼此之间,连乡音都不一样了,甚至文字都出现了偏差,历史也出现了严重的不认同感。

    所以,从洪武朝开始,太祖皇帝便在不停弥合南北分治的贻害,在反复告诉天下人,南北是一家人,都是华夏。

    提及此事,余子俊跪在地上:“陛下,马寺卿所言甚是,南北分裂,对我华夏伤害甚大,必不能让百姓产生南人和北人的分离感。”

    “马卿说得对,是朕欠考虑了。”

    好在大明迁都北方,才稳住了北方没有再次分裂。

    “中枢也给南方诸省,百姓蠲免相应的税赋,叫煤补,天下百姓皆有之,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