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5章 文武庙、圣庙、帝王庙(可跳订,是名单)(3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岳飞、张良、诸葛亮列入武圣,称为亚圣。”

    这是十哲的感觉。

    朝臣觉得不妥:“陛下,圣只能是唯一,孔圣为文圣,姜太公是武圣,这是亘古相传的道理。”

    “陛下可将张良、诸葛亮、岳飞居一殿之首,没必要入圣殿。”

    如果让张良为圣,反而是拉低了圣的标准。

    孔圣必为圣,连孟圣都要降格。

    和孔孟比起来,张良诸葛就黯然失色了。

    思想,是影响几千年,甚至影响华夏格局的存在,如何重要都不足为过。

    “就依诸卿的。”朱祁钰答应下来,没搞什么十哲。

    西晋就人才稀少了。

    邓艾、羊祜、杜预入了武庙。

    能入文庙的,只剩下一个贾充。

    西晋:贾充。

    五胡十六国:宋配、张宾、王猛、权翼、阳骛、封弈、张衮、崔浩、王买德、尹纬、程遐等等。

    王猛被放入武庙了。

    这个时期,朝臣争议不多。

    宋配和张宾、崔浩都有资格入文庙。

    五胡十六国名单:宋配、张宾、崔浩。

    东晋则是:王导、谢安、桓温。

    南北朝的名臣也特别多,如苏绰、杨愔、褚渊、萧子良、高允、李冲、王肃、李崇、杨椿、卢辩、李宪、陆俟、李安世、李彪、崔光、元怿、温子昇、陆操、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祖珽、郑子尚、高隆之、段韶、李穆、梁士彦、韦孝宽等等。

    于谨在武庙里,于谨历经北魏、西魏、北周,王佐之才,战功赫赫,功绩是极高的。

    苏绰是提出用贪官杀贪官的名士。

    唐代薛稷评价褚渊:张良之翼汉王,郭嘉之协魏主,宋武之得穆之,齐高之得褚彦:定策决胜,谋夫孔多。

    将其和张良、郭嘉、刘穆之并列。

    杨愔是高欢手下的谋主,北齐宰相,高隆之、段韶,都是高欢手下大将。

    李冲是孝文帝改制的重要推动者。

    高允,侍奉北魏五代皇帝,一代伟器。

    所以,苏绰、杨愔、褚渊、李冲、高允是必进文庙的。

    王肃、李崇、杨椿、李彪等都是孝文帝时代的名臣。

    卢辩、李宪、陆俟都是重臣。

    李安世则首创均田制。

    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是西魏八柱国,李虎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弼则是李密的曾祖父;独孤信则是宇文毓和杨坚岳父,李渊的外祖父。

    “于谨进了武庙,独孤信就入文庙吧。”

    韦孝宽也是能入文庙的。

    但已经入了武庙。

    有意思的,列举出来的人,都是北朝英杰。

    南朝似乎除了名将,没有名臣,看看南朝的名将:刘裕、檀道济、沈田子、王镇恶、萧道成、陈显达、萧衍、陈庆之、韦睿、羊侃、曹景宗、王僧辩、陈霸先、杜僧明、萧摩柯等等,数不胜数。

    反而南朝全是名将,北朝多名臣。(难道作者查错了?)

    南北朝入文庙名单:苏绰、杨愔、褚渊、李冲、高允、卢辩、独孤信。

    南北朝真的是群英荟萃,天下有能之士都能得到充分使用,才涌现这么多人才。

    隋朝:高熲,杨素。

    “朕欲将杨素移入文庙。”

    朱祁钰觉得,杨素的功劳,政治居多,战功比政治少,所以移入文庙,更合理一点。

    毕竟隋朝短暂。

    唐初能入文庙的就多了。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虞世南、马周是没有疑问的。

    倒是高士廉、萧瑀在犹豫之中。

    “陛下,高士廉被重用,更多因为长孙皇后之母舅,其功远非房谋杜断而比,萧瑀数次罢相,功过难定,是以老臣觉得不入。”姚夔道。

    朝臣基本持一样的意见。

    朱祁钰颔首:“岑文本和褚遂良呢?都是名臣啊,朕觉得也可入。”

    “陛下,您已经将马周列入其中了,马周、岑文本、褚遂良,老臣认为只能择一而入。”

    姚夔坚持。

    朱祁钰觉得可惜了,唐朝的人杰太多了。

    这些人杰,都是可以立庙祭祀的。

    “姚卿,既然马周已经入了,就让岑文本和褚遂良也进入吧,毕竟撑起了贞观之治的人才,如何夸赞都是不嫌多的。”

    朱祁钰说了软话,又争论一会。

    唐初人选定下来: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虞世南、马周、褚遂良、岑文本。

    盛唐的名单:李昭德、姚崇、狄仁杰、张柬之、娄师德、桓彦范、李多祚、敬辉、宋璟、张九龄、卢怀慎、苏颋、张嘉贞、源乾曜、魏知古、张说、颜真卿等等。

    李昭德、姚崇、狄仁杰、娄师德、宋璟、张九龄几个人是必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