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5章 文武庙、圣庙、帝王庙(可跳订,是名单)(4 / 7)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朝臣倒是一致认为,盛唐名单不能再扩充了。

    各朝代的名臣名将太多了,华夏这片土地上,真的是太能诞生人才了,人杰地灵之地。

    盛唐名单确定:李昭德、姚崇、狄仁杰、娄师德、宋璟、张九龄。

    衰落的大唐,能臣照样不少。

    段秀实、李德裕、裴度、高骈、刘晏、杨炎、陆贽、李泌、李吉甫、李绛、郑畋等等。

    因为段秀实和高骈,属于名将。

    最后裁定,中晚唐名单:李德裕、裴度、郑畋。

    五代名臣人选就少了很多,如查文徽、韩熙载、冯道。

    五代名单:韩熙载、冯道。

    两宋的名臣就多了。

    但皇帝讨厌宋朝,自然不会遴选太多人入庙。

    赵普、范仲淹、包拯、寇准、王安石、韩琦、富弼、欧阳修、文彦博、张方平、司马光、胡铨、周必大、孟珙、余玠、文天祥等等。

    “胡铨和周必大就算了吧,政绩虽不错,但过于软弱,没资格入庙。”

    朱祁钰直接把他们划掉:“南宋就孟珙、余玠、文天祥有资格入庙。”

    他又沉吟一下:“就定孟珙和文天祥入庙,南宋的其他人就不必考虑了。”

    朝臣也不敢说。

    皇帝讨厌南宋小朝廷,在朝堂上也经常说。

    两宋名单很快就定下来。

    名单如下:赵普、范仲淹、包拯、寇准、王安石、韩琦、孟珙、文天祥。

    文官最多的朝代,入文庙的竟然是最少的。

    而且,选的都是变法型人才,范仲淹和王安石。

    辽国和金国各挑一个。

    辽国:韩德让。

    金国:完颜宗干。

    元朝人杰可就多了,第一人选,就是耶律楚材。

    “郭守敬也可入文庙,天文、历法、治水都是大事,郭守敬是其中全才,朕也希望,大明也有这样一个全才,辅佐于朕。”

    很快,就把名单商议出来。

    元朝名单:耶律楚材、郭守敬、伯颜、刘秉忠、廉希宪、阿鲁浑萨理、脱脱、扩廓帖木儿(王保保)。

    王保保应该放入武庙的,放入文庙不伦不类。

    过了大元,就是当代了!

    然而,开国功臣又多被诛杀,现在追封显得不伦不类。

    “凡是入文武庙的本朝臣子,哪怕曾经犯罪,朕也特赦其罪,恢复爵位,并入文武庙享受祭祀。”

    比如蓝玉,进入武庙之中。

    但他本身是罪人,政治不正确,朱祁钰只能下圣旨,特赦其罪。

    “但后人不予追封。”朱祁钰特意加了这句话。

    “陛下圣明!”

    一旦追封的话,不知道哪里就会冒出来一位先贤后人,哭着喊着要爵位,大明岂不乱了?

    只是承认功绩,其他的是不承认的。

    “李善长、胡惟庸,是要入文庙的,不管其犯下多少错,功劳在此,该入文庙。”

    这话就有违祖制了。

    但皇帝正在想方设法拿回祖制的解释权,修改就修改喽。

    “三杨也要入庙的,杨士奇、杨荣、杨溥……”

    朱祁钰斟酌起来:“朕本以为胡广也是能入庙的,但其后人不孝,便当个备选名额吧,夏元吉可有资格入庙?”

    这人选,当代人就不敢置喙了?

    但朱祁钰着实双标,连蓝玉、胡惟庸等人都赦免了罪过,怎么胡广就因为后人不孝,不能入文庙呢?

    夏元吉是治世能臣,执掌财政,永乐皇帝能五次北伐,和夏元吉的能力是离不开的。

    “入庙吧。”

    “还有两个人物,朕觉得难以决定。”

    朱祁钰问道:“姚广孝和郑和,该不该入庙呢?”

    “太宗皇帝靖难功成,和姚广孝是分不开的,只是大师是化外之人,不喜凡尘俗世,若朕一意孤行将其奉入文庙,大师英灵是否会不安呢?”

    没有姚广孝,就没有燕王一脉承嗣大统。

    “陛下,郑和是宦官呀,如何入文庙呀?”姚夔觉得不妥。

    宦官岂能和文官一起,入文庙祭祀?

    那岂不乱了纲常?

    朝臣都反对郑和。

    朱祁钰却道:“班定远能入武庙,郑和之功,不比班定远差,他七下西洋,煊赫大明国威,声势比班定远更大更雄伟,如何不能入庙?”

    “诸卿不能将郑和看做一个宦官。”

    “将郑和看成名臣名将便是,毕竟他虽是宦官,却从不干政,甚至还甚是勇武,在靖难之中,身先士卒,立过不少汗马功劳。”

    您还知道宦官干政啊?

    那您用多少宦官?

    朝臣没法辩驳,因为定的是本朝人,朝臣参与过于尴尬。

    像编纂永乐大典的解缙不入文庙,反而太监郑和入了文庙,这是皇帝往文庙里掺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