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1章 景泰九年大总结,君臣无时不在斗(1.6万)(3 / 11)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好的嘉奖。

    “皆赖陛下洪福!”朝臣叩拜。

    “平身。”

    “再说治理之功!”

    “朱英、项忠是山东,荡平山东贼寇、妥善安置流民,山东大治!”

    “金忠、马瑾、杨信、朱仪在江西,荡平反贼、贼寇,移民、析产、重新分地,妥善安置,江西大治!”

    “李贤、商辂在辽宁,安置流民,治理地方,大治辽宁!”

    “方瑛、薛瑄、薛远、侯臣、朱永在两广,桂粤两省移入几十万汉民,两广大治。”

    “寇深在甘肃,原杰在宁夏,俞山、俞纲在山西,皆得大治!”

    “今年真的是硕果累累。”

    “李秉、王恕、吕原治理热河,热河经过一年半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根据李秉、吕原上的奏疏,预计景泰十一年,热河全省竣工,并已新编练三万骑兵,热河骑兵数超过五万。”

    “原杰在宁夏,整个河套历经两年,军事防御已经构建完成,城池预计在景泰十年,建造完毕,并组建了五万骑兵,可上战场的高达两万五千人。”

    “朕对各地督抚,都非常满意。”

    “今年大肆移民,安置流民,人数超过千万人,各地皆没闹出大乱子,这就是大功!”

    “所以,朕该赐爵位的赐爵位,赐世券的赐世券,赐文勋武勋的赐勋位,赐财宝的赐财宝,”

    “你们的功劳,朕都看在眼里!”

    “地方官员有大功,中枢官员也有大功。”

    “你们都是朕的左膀右臂!”

    “朕一刻都离不开你们啊。”

    被皇帝这么夸赞,大家还有点受不了呢。

    不过,景泰九年,真的是从大明建立以来,变化最大的一年。

    “今年朝堂没收多少税赋,也是百姓最轻松的一年,朕虽不在民间,但能感受到民间的喜悦,朕与有荣焉。”

    朱祁钰道:“明年,朕决定朝堂进一步蠲免税赋……”

    可是,话没说完。

    耿九畴就跪在地上:“陛下,请容许微臣打断您。”

    “耿卿何事?”朱祁钰皱眉。

    耿九畴知道,自己这个时候说话,会扫了皇帝的兴致。

    但不得不说。

    “陛下,微臣有几句话就说,还请陛下免微臣死罪!”

    朱祁钰微微皱眉,让他说。

    “天下臣民皆知陛下爱民之心。”

    “可是,在洪武朝,就没有钱粮宽裕的时候吗?永乐朝、宣德朝,就没有粮仓堆积如山的时候吗?”

    “请问陛下,朝堂为何没有蠲免税赋呢?”

    朱祁钰微微一愣:“耿卿有话不妨直言。”

    兴致被搅了,换做谁都不开心。

    “陛下,您不收容易,但想再收就难了!”

    这话才说透了人心!

    你年年收税,百姓年年骂,但年年缴。

    可今年不收了,明年再收,百姓就不是骂了,而是直接造反了!

    人不能对好,狗不能喂饱。

    这才是人心!

    皇帝想当然的四处减税、蠲免,以为是爱民之举,可现在朝中财政宽裕,可等到财政紧张的时候呢?

    再行收税,就等于逼着百姓造反!

    大明苟延残喘拖了二百多年,靠的就是这种收税制度。

    可皇帝却把太祖皇帝最得意之笔,延续国祚的根源,自己给挖了。

    这话只有耿九畴敢说。

    大家都心知肚明,问题是皇帝嘴快呀,动不动就减税,当初为了化土为汉,蠲免税赋没有问题,遇到灾情蠲免税赋也没有问题。

    可是,皇帝现在动不动就蠲免税赋,再免下去,等十年后,就一粒米都收不上来了。

    “陛下,耿尚书所言甚是,请陛下谨慎。”姚夔跪在地上。

    彭时、岳正也跪在地上:“请陛下收回成命!”

    “微臣知道陛下爱民之心,但请陛下为国朝考虑,请陛下收回成命!”王复跪在地上。

    朝臣陆陆续续全都跪在地上。

    连于谦、孙原贞也跪在了地上。

    不知道的,还以为皇帝干了什么荒唐事。

    殊不知皇帝要免税,朝臣不同意,你们不该山呼万岁吗?画风不对呀。

    “诸卿,如果朕说,朕减了就不打算再收了,你们信吗?”朱祁钰小声道。

    难道他不知道,今年不收,明年就收不上来了的道理吗?

    可是,他非要这样做。

    不是为了邀买人心,而是用农业倒推工业化发展。

    把大明逼入绝境,能不想办法吗?南宋为什么富庶,刘汉为什么富庶?不就是逼得没辙,不得不发展商业吗?

    这是兵行险着,但朱祁钰有信心,只要攻占了倭国,银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再说农业税。

    看看现代社会,还收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